質樸醇和其人精深厚重其書(1 / 1)

質樸醇和其人精深厚重其書

——淺議趙永華先生的人品與書品

鄒華楨

深圳市福田區園嶺新村是塊福地,大鵬海灣浪濤拍岸,港澳長風跨海南來,地王大廈擎天做伴,華強東門左右為鄰。在這樣的鬧市裏能十數年沉下心來,悟書道、求書藝、授學徒、創佳作,實在不容易!而趙永華先生做到了。

因為敬重其人,感受老先生一片質樸醇和之氣,我更加看重其書,識出其精深厚重。

趙老師平時言語不多,但隻要一談到書法,他那湖南口音較重的“書道言說”就會變得健談爽快。

我有幸參加過他在深南東大道旁的金豐城裏舉辦的迎大運書法展覽,那真是大開眼界:趙老師真、隸、行、草、魏碑各體皆精,他自創的“永華體”尤其獨具特色。難得的是,他寫的一個“舞”字,極似水流年一對情侶在癡情舞動,極具現代意象畫與傳統書法結合後的創意氣息。

近十年來,我親眼看到:趙老虔誠認真地沉下去,從祖國書法傳統的一點一滴務求精進,他既研究書藝,又研究書理,更“書外求書”,突破傳統,超越自己,默默地筆耕不輟,書道穩健,書技堅實,以令人歎服的書法修養、才華、氣質、藝術成就走在了我所見的書壇眾人的前列。

平時我們偶有閑談,我能感受得到,對中國書法傳統熾熱的愛,使這位湖南漢子如癡如醉。幾十年來他每日堅持臨池學書作書授書達十幾個小時。熱愛書法的人,像這樣投入一生情懷的人實在是不多。

就我的識見,可以看得出,趙老紮紮實實攻過魏碑:從他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對《張玄墓誌》、《張猛龍碑》、《鄭文公碑》都下過很大的工夫。他應該是從用筆、筆勢、結字、字勢做過一遍遍分析,進行過一通通臨摹,逐筆、逐字琢磨習寫,以至於可以通篇背臨,才能有今日的功夫。趙老還認認真真寫過顏真卿的《勤禮碑》、《東方畫讚碑》等帖。對顏真卿的筆法,他掌握得十分穩健、準確,對顏的雄豪之氣,他也有比較透徹的了解,他應該是深得顏真卿忠直剛烈之氣的人了。

在沉入傳統之後,趙老不滿足於對古人的機械模擬,他在尋找自己的風格麵目。他苦苦地探索,企圖將顏書、柳書、魏碑楷書的優點以自己的審美觀綜合取舍。他不斷地試寫,不斷地從技巧入手尋找新的書法麵目與新的書法境界,從他的“趙永華體”書法作品及其他極富創意的作品可以看出,趙老具有自己獨具的麵目了。楷書隸書創新,多年來人們視為畏途,甚至有人以為今人再寫也超不過二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古代大家。我對此論也曾將信將疑,見到趙老的書法作品後,我敢大膽地說,古人有古人的高峰,但絕不是今人不可逾越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他將魏碑古本的遒勁樸茂和早年臨寫顏真卿的沉著雄厚結合在一起,行筆之中又滲透漢簡的輕挑徐展,形成了於渾穆中有一點簡散、堅勁剛健中又流露著幾分輕靈的“永華體”書法,看他的“永華體”書法,讓人心生喜愛又多有肅然。在中國這樣一個書法大國,趙老實屬不易!

作為書法愛好者和書藝研究者,我對趙老多年來苦學善悟的書道成就刮目相看,也為他的刻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感動!我們應該珍視趙老的成就,為他的創新感到高興。從趙老身上可以堅信,今人隻要決心大、方法對、意識明確,一定能超越古人,創造今天中國書法的輝煌,推動書法文化的發展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