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樹洞藏珠(1 / 2)

自古以來,沙漠就被人們稱為死海,意喻無生命的地帶。

沙漠地區生存環境惡劣,氣候幹燥,雨量稀少,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有些沙漠地區的年降水量更少至10毫米以下。經常還會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不僅如此,沙漠地區,溫差大,最好溫度能夠達到五十多度,氣候條件十分的惡劣。因此,沙漠上的植物分布比較稀薄,多數沙漠植物是抗旱或抗鹽的植物。

甘肅省民縣就是一個位於沙漠邊緣的地帶,而土崮村一個僅有一戶人家的村子,則是這裏最接近沙漠的地方,從村子出發向北步行半個小時,穿過一片長滿紅柳樹的隔壁,就進去到沙漠之中了。

清晨,李大牛早早起床做好早餐填飽肚子,剩下的放到鍋裏溫著留給父母,然後帶上幹糧和水以及柴刀、繩索,架著自家那輛破舊不堪的驢車往戈壁灘走去。家裏燒火用的木柴用光了,他打算趁著早上比較涼爽去砍些枯樹回來。

李大牛趕著嘎吱,嘎吱作響的驢車穿過村子。這裏大多數房子廢棄了許多年,並在幾年間無數次的雨水衝刷下轟然倒塌。有的院子裏長滿野草,開著淡紅色的小花。有的院子裏則幾乎被黃沙掩埋。最初坍塌的房屋和院子也不見了:泥土建起的牆被逐漸風化,又散落成泥土。以前,村子方圓有一裏地,如今逐漸萎縮成了一排破敗的土屋。

看到破敗不堪、寂靜荒涼的村落,李大牛特別的心酸,不止一次產生過想要搬離這裏的念頭。可是,父母都不願意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家,加之兩位老人身體不好,他也就歇了離開這裏的念頭。接著他又想小時候爺爺給自己說過村子的事情。那時候,湖水豐裕,魚蝦成群,野鴨在湖岸周圍的蘆草裏棲息、生蛋。

而父親小時候,最喜歡和小夥伴們乘上木頭捆成的筏子,到湖心去摸鴨蛋,或是在蘆葦從中追逐野鴨、抓魚等。

當然,李大牛懂事起村子周邊的環境就不複從前那樣,除了紅柳、稀疏的雜草、灌木,遍野都是黃沙,並且情況越來越嚴重,人也越來越少,最後隻剩下大牛他們一家在這裏苦苦支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李大牛不是很清楚,隻是從爺爺和父母的口中了解到一些簡單的情況。

最初,因為上世紀60年代初的饑荒,饑餓的人們紛紛外出逃荒,許多人餓死在了路上。不過到後來,饑餓不再是人們搬遷的主要理由了。

後來不知從何時起,上遊水庫流下來的水越來越少。地下水裏的礦物質讓原本肥沃的土地日益鹽堿化。村旁早已經幹涸的湖底一天天被黃沙掩埋。

當然,也沒有人記不得哪一年走了第一戶人家。反正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村子裏隻剩下十幾戶人家。直到李大牛長到十幾歲以後,剩下的那十幾戶人家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陸續搬走,有的去青海投靠當幹部的兄弟,有的則跟著兒女遷到了縣城。還有的在政府號召下,集體到了鄰縣的農場。

李大牛曾偷偷的到隔壁縣看過,那裏水多得很,土地也好,適合耕種。生活環境比自己村子要好上許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