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出,上述一係列構思的確是相當奇特的。不過,奇特的構思隻是作者用以表達其中心思想的一種形式。他通過虛構的情節和誇張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英國十八世紀前半期的種種社會矛盾,抨擊了當時的議會、政黨、司法、文化以及金錢關係等方麵的黑暗與罪惡,揭露了英國統治者對外瘋狂掠奪的殖民政策。在奇特的構思中所包含的辛辣諷刺,才是本書的靈魂,正是因為運用奇妙的寓言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作品才顯得熠熠生輝,光彩奪目,成為舉世聞名的著作。斯威夫特的諷刺才能是一流的,他堪稱是一位傑出的諷刺大師。自然他諷刺的目的在於鞭策,在於除弊興利,促進社會發展,所以他的諷刺便具有了積極的意義。
在閱讀這部作品時,我們經常會感受到作者深刻的諷刺意味。如小人國國王規定每天供給作者足夠維持一千七百二十八個小人國人的食物,因為他是根據作者的身材大小經過精確計算後得出這個數據的,“讀者由此可知小人國人是多麼機靈,他們的國王是多麼謹慎節儉。”國王任用高官大臣不是根據其才能品德,而是看誰最善於走繩索,誰翻的筋鬥最高!而書中談到的兩大政黨互不相讓,一黨的鞋跟高另一黨的鞋跟低,已經非常明顯地把矛頭指向了英國的輝格黨和托利黨。吃蛋究竟該先敲破大的一端還小的一端,便有了大端派和小端派之爭,甚至為此出版過幾百部著作,影射英國的黨派鬥爭毫無意義和價值。作者本來已設法把敵艦弄過來,可是國王還希望他將剩餘的全部奪取,徹底消滅敵方,派一位總督去統治,其擴張殖民地的霸權野心暴露無遺。宮廷中不幸失火,怎麼也撲不滅,作者急中生智排小便將其撲滅,然而該國有一項法令,任何人無論其地位怎樣,凡在宮廷院內小便一律處死,真是荒唐。在大人國裏,作者每天都要給宮廷中的人提供一、兩個可笑的故事,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堆牛糞,試圖跳過去,結果卻跳在糞堆當中,王後和宮裏的人樂個不止,真是無所事事呀。對於飛島國的不務實際、想入非非、荒唐可笑的行為,如前所說也進行了嚴厲的諷刺。在慧馬國中則對英國的憲法和行政作了毫無掩飾的批評,指出人性的腐化墮落,還不如慧馬有那麼多優秀品質……
需要注意的是,書中談到的許多事都是有來曆的,常影射什麼人或事。以第一部為例,小人國國王就是影射的英國國王喬治一世,但兩者的身體特征和思想特征完全不同,因為作者一味說反話進行冷嘲熱諷,同時又有意避開以免遭到迫害。王後影射的是安妮女王而非喬治一世的王後。在第三章開頭,作者說他希望在短期內可以獲得自由,暗示1710年托利黨人逐漸得勢超過了輝格黨人。財政大臣弗裏蘭普暗指作者的仇敵、輝格黨黨魁羅伯特·沃爾坡爾(1676-1745),他曾任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並兩度任首相(1715-1717,1721-1742)。國王對於表演得最好的大臣給予獎勵,分別賞給第一、二、三名藍色絲線、紅色絲線和綠色絲線,而這三色絲線暗指英國嘉德勳章、巴思勳章和薊花勳章的綬帶。作者獲得自由後,提出的第一個要求是允許他去看看首府邁爾頓多,邁爾頓多即暗指倫敦。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不勝枚舉。讀者自可從書中細細體會欣賞這位諷刺大師的卓越才能。
除了上述非同一般的諷刺方式外,我們還讀到書中一些頗有內涵的東西。比如作者說,“而比較是世上最滑稽可笑的,這一比較我真的開始覺得自己比平常又縮小了許多。”這充分表明了事物的“相對性”。“我”在小人國裏是高大的,但到了大人國裏我又是矮小的。這個故事頗富寓意,無論誰都不要太自以為是。“我由此想到,一個人置身於情況完全不同或無法相比的人當中,要想維護自己的體麵是多麼徒勞無益。”仔細想想,難道我們不認為這樣的言論多麼經典嗎?“因為說實在的,我在大人國的時候,當視眼已經習慣於那些龐然大物後再去照鏡子簡直受不了——在那種對比之下我甚至對自己都不屑一顧。”這又說明了習慣的力量多麼巨大。其他頗有內涵、十分精辟的地方還很多,不一而足。我覺得,本書這並非僅僅是一部青少年讀物,應該說是一部構思奇特、寓意深刻的大眾讀物,適合於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閱讀,每個人都能從趣味昂然的故事中讀到很多有益的東西——這便是文學名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