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2 / 2)

哈代在他的小說中,對於男女的婚姻問題常常反映出它受著“命運”主宰這樣的思想。他認為在這種命運的安排下,個人往往是無能為力的。青年男女產生愛情後能否成婚,常存在著很大的偶然性,受著某種神秘力量的支配。

比如在《晚到的騎兵》,塞利娜與騎兵克拉克墜入愛河,幾乎快要結婚。但克拉克突然接到命令要上前線,她父親反對他們匆忙結婚,說等他回來後再說。他一去就是幾年,後來塞利娜了解到他已陣亡,絕望中與另一男人米勒訂婚。然而就在她將與米勒結婚時克拉克卻意外地回來了,原來陣亡將士名單上的名字有誤,他並沒有死。戰爭結束後他之所以遲遲未歸,是因他在醫院裏住了很久,加之又害怕遭到她父親的反對,盡管他現在已提升了。他的出現使她格外高興,她告訴他他們已有了個跚跚學步的小兒子,興奮地與他跳舞狂歡。他們計劃著美好的未來,打算結婚後移居到新西蘭。就在他聽說塞利娜因誤以為他已死即將與另一男人結婚後,他突然心力交瘁而死——他的身體本來不好,勞累過度,加之受到沉重打擊。他死後塞利娜一直以“克拉克夫人”自居,她說雖然自己不是他合法的妻子,但在上帝眼裏她已是他妻子了。她堅持每兩周去他墳上照料自己種植的花,一次卻碰上克拉克的另一個合法的妻子——戰爭結束後他因沒把握娶到塞利娜曾與另一女人結婚,可兩人感情不合婚姻很快破裂,所以他才趕來尋找自己所愛的人。而米勒由於追求不到她,最後也與並不愛的另一女子結婚,因他的老母身邊需要一個伴兒。命運啊,有時真是很作弄人的。塞利娜兩次差點要與所愛的人結婚,都未能如願,這是多麼令人遺憾的愛情故事。

再如《一個富於想象的女人》。威廉·馬奇米爾是個武器製造商,妻子埃拉是個家庭婦女,已有3個孩子。埃拉覺得他們沒有多少共同的語言,他經常外出都把她留在家裏,使她感到孤獨。她喜歡寫詩,感情豐富。一次他們一家人去海濱度假,她發現先前住過他們那些房間的人正是她所崇拜愛慕的有名的青年詩人。她因此有了感情寄托,千方百計假裝以一個男性的詩歌作者與他聯係、交流。她渴望著與他見麵,但不幸由於種種原因卻始終未能如願。後來她竟突然聽說他自殺了,因為他生活得很痛苦。她相信如果他知道她是女的,如果他們能夠見麵的話,如果他知道她愛他的話,他是不會走那一步的——又是命運在作怪!為了紀念她暗中愛慕的詩人,她設法弄到他的一綹頭發和一張照片。由於生活苦悶,她在生下第4個孩子後也去世了。幾年後她丈夫在娶第2個妻子前,偶然發現了那綹頭發和那張照片,並把它們拿來與第4個孩子的特征進行比較,感到已故的妻子生前背叛了他。事實如此嗎?這又是一個多麼令人惋惜的愛情故事!

在《一段純粹的插曲》和《女奶工的浪漫奇遇》兩篇小說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命運的安排”這樣的思想,同樣可以看到“假如不怎樣又會怎樣”的情況。是啊,人生中總是充滿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把握的。所以人們對於婚姻常常提到“緣份”,“有情無緣”這些話,就是這個道理。但雖然如此,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相信“事在人為”這話。我始終認為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對於命運不同的看法也即體現了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從我的人生道路和我的婚姻家庭情況就證明了這點。可以自豪地說我在事業上是取得了一定成績的,這是因為我一直在不斷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並從中獲得極大的歡樂;我的愛情婚姻是美滿幸福的,這是因為我們在麵臨方方麵麵的一切問題時是把愛情放在了首位。我也看到當今的不少青年們還是能找到自己美滿的愛情和婚姻的,因為今天的社會已大為開明進步,而不像哈代所處的時代那麼傳統守舊——哈代在他眾多的作品正是比較深刻地反映了這個問題,讓人們看到了當時的各種弊端,從而引起人們對於社會應如何改良的思考。

我把本書看作是一頓愛情故事的大餐,一麵愛情與婚姻的鏡子,它充滿了令人回腸蕩氣、久久難忘的男女情懷。當閱讀、翻譯它們時,我不禁默默祝願著: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最後,真誠歡迎廣大讀者對本書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修訂時予以完善。

2011年8月於天府雄州·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