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精神傳奇
--荊毅的長篇小說《一路走來》(序)
伍立楊
“在無邊無際的春天的田野,金黃的油菜花與紫紅的紅花草,是最有氣勢的,這是百花譜中找不到的花兒,在這樣大片的土地上卻成為一種統治,她們的氣息被春天的風吹散開去……”故事便在微風吹皺的青弋江流域徐徐展開,青光粼粼,一如人生的多樣。主人公們在這個廣闊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令人悲傷、令人歎息而又令人回味不已的曆史劇。
土地,作者所賴以生存的根基,期間寄托他的民族性地域性的形象認識。前部簡直有史詩氣魄。在他的夢中,他的幼少時期的記憶中,農業生活的深沉節奏,頗為原初的社會和道德風尚,一幅簡樸生活的生動畫麵,頗為觸動人心。很快,混亂騷動時代破壞了安謐井然的景象。
過度的“匱乏”,為生存而掙紮,即饑餓這個主題,是那時個時代的本相。《禮記》中說,“夫禮之初,始自飲食。”從匱乏來看禮崩樂壞,又可以說是雙重饑餓(“食饑餓”與“性饑餓”)的產物,“饑餓”是那個時期中青年的胎教。性描寫處於劇烈的社會張力與藝術張力之中。其間,也可看見性的饑餓所揭示的主題:女人是“革命”的加油站。
自有曆史以來,人類一直就是在無休止的殺伐征戰中一路走過來的。而殺戮劫掠的最終目的無非是為了資源。幾十年運動的結果,是家園的消弭。人類的文明之舟自古就依水而行。水,自古以來就是生命的搖籃和象征。但作家筆下的青弋江桃源夢不在。在個人情感心路成長曆程裏麵,側筆烘托青弋江的汙染,心中的聖地,寧靜而美好隨風而逝,人類的破壞始於人類道德的敗落。觸目驚心的歎惋!
這些具有曆史意義麵貌的人、事、物從開篇起,仿佛融雪,其間的各色人物則是微小的水滴,組合為一體時就迸發出巨大的感染力,人性的魅力貫穿全篇。
青弋江之美在於他用細致入微的筆觸描繪出的世界,這個世界不是高手匠人那樣構建出來的,而是對土地與人的情感宣泄。基於作者對青弋江的熟悉,使得他對每一個細節和人物的刻畫駕輕就熟,幾個主要人物的描寫有渾然天成之感,從春天到冬天,他不厭其煩地描繪著那片博大的土地,每一朵青弋江的浪花,每一片田野裏的草葉,每一顆蒼穹上的繁星,還有春水泛濫中的魚群,麥浪翻滾中的大雁……隻有對土地愛之入骨的作家方能如此。他的血液裏就流淌著那片土地的精神、傳奇、風采、曆史及其崇高的寄托,土地所傳達給他的某種特殊啟示,凝聚成他賴以表達的字符,他的筆調所傳達的,是那種最擅長抒發心靈和情感之美的語言,是從炎夏、寒冬、火塘,是從長葡萄的農家或積雪的高山之間獲取靈感,獲取文字的力量和決心,隻有對土地的眷戀如此、癡迷如此,他的文字方能如此從容不迫和富有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