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調侃小小說
在七十年代出生的小小說作家中,我是作品不多卻備受編輯及評論家抬愛的一個。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誰公開宣稱我寫出了所謂的經典小小說,事實上我那些作品也許連精品都稱不上,但我的作品卻像鄉間鹹菜在餐桌上一樣很受歡迎。因為就目前而言,調侃小小說時有出現,也常令人耳目一新,但專攻調侃小小說創作的,卻僅我一人。
新鮮的東西總是有市場的,許多人都這樣說。
我從事小小說創作的時間不長,專攻調侃小小說更是近兩年的事。眾所周知,當前中長篇小說備受冷落,小小說創作卻一枝獨秀。前有名家,後有新秀,使得小小說創作佳作不斷,圈內圈外喝彩連連。然而,盡管全國報刊林立,且大多數辟有小小說專欄,發表小小說的園地比以前大了許多,但越是如此,從事小小說創作的人就越多,隨之而來的便是小小說作品發表之難,靠小小說成名更是不易。我從事小小說創作的時候,也有過如此苦悶。因為小小說作家得到同行以及廣大讀者的承認,往往是通過不斷出精品這一途徑。這就要求一方麵必須講究質量,另一方麵卻必須保證質量。即使是現在實際水平與當今名家旗鼓相當的小小說作者,想成名成家也沒那麼容易了。
於是,我想到了“特色”。
隻有與眾不同,突出自己的特色,亮出自己的旗幟,才有可能在小小說文壇擁有自己的山頭。
我的小小說一向以調侃見長,在新作中,我進一步加重了調侃的力度和對象,在對現代社會中的人與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侃之餘,創作了《李白當記者》、《李白做編輯》、《李清照的煩惱》、《諸葛亮的苦衷》、《三個和尚找水喝》等一係列“曆史題材”的調侃小小說。很快,我的嚐試得到了各文學期刊社編輯及評論家們的認可和好評,在《短篇小說》、《中華傳奇》、《天津文學》、《小說月刊》等文學期刊發表後,《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傳奇文學選刊》等給予了轉載。
發表在《熱風》的這組《調侃水滸》,是我調侃古典小說人物的一次大膽嚐試。我在寫的時候,對表現形式與深度開掘做了些兼顧,至於是否成功,那就要靠廣大讀者與方家批評指正了。
1999年7月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