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救3(2 / 2)

辛無病歎了一口氣道:“馨兒,臨安還是要去的,我們在這裏已經很討擾趙大哥他們了,他們是靠捕魚為生,收入也菲薄,我們怎麼能繼續拖累他們呢。”

安芷馨道:“無病哥哥,我們怎麼會拖累他們呢,我們有一雙手,是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的。”

辛無病含笑不答,心裏卻認為安芷馨想法未免太天真了,這個世道這麼亂,她哪裏知世道的艱難?

過了一些時日,那老婦的眼疾漸漸痊愈了。這天趙大郎又捕捉了十餘尾上好的金色大鯉魚,笑眯眯地來找辛無病,趙大郎對辛無病道:“辛兄弟,你們兄妹真是神仙下凡,給我們夫妻帶來了好財運,老母的眼疾也治得好了,這幾日手氣也特別旺,捕捉得好鯉魚,肯定能賣個上好的價錢。”

趙大郎喜滋滋地又道:“我和娘子商議,說什麼也要感謝辛兄弟一番,明日正好逢集,我們想請辛兄弟兄妹到集市上,去扯幾尺布來,眼看天就慢慢冷了,我家娘子做得好針線活,就為辛兄弟兄妹二人添件冬衣,不知辛兄弟意下如何?”

辛無病笑道:“趙大哥客氣,在下兄妹二人在此勞煩趙大哥一家,好吃好喝,心中早就過意不去了。趙大哥手頭並不寬綽,怎好再讓趙大哥破費,趙大哥還是做正事要緊,此事休要再提。”趙大郎好說歹說,辛無病終是不肯。

安芷馨見辛無病極力推辭,在旁道:“無病哥哥,趙大哥也是好意,你就應承了吧。”

安芷馨倒不是貪圖小便宜,隻是眼看冬天就要到了,辛無病身上還是夏天花青衣給他買的那套,經過這些時日顛沛,已經破爛不堪了。她早就憂心這個冬天怎麼過,如今見趙大郎主動提出為他們添置衣物,如何不歡喜。

辛無病本來就很聽安芷馨的話,見安芷馨如此說,看她的幾件衣服也是夏天的,她身體比自己柔弱得多,早就該添置衣物了,就道:“趙大哥執意如此,小弟就卻之不恭了,在下就多謝趙大哥了。”

趙大郎眉開眼笑道:“兄弟,這就對了,在趙大哥這裏你還客氣個啥,要是兄弟不嫌棄的話,這裏就是兄弟你的家。”辛無病見趙大郎語氣至誠,心裏很是感動。

第二日起來,四個人高高興興地收拾打扮了一番,趙大郎夫妻抬了魚,留下老母守船,領著辛無病兄妹一起向集市走去。

這集市是湖邊小鎮,名喚響溪,四人緊趕慢趕早飯時才到,四人來到鎮上,魏青見那響溪鎮和桃源又不相同,鎮子是那種典型的江南水鄉小鎮,四通八達的水網遍布,小橋、流水、柳樹、烏篷船、古鎮交相輝映,讓人頗感心曠神怡。

隻是那小鎮上的人比桃源的人顯得要貧窮很多,到處都是沿街乞討的丐兒,辛無病心裏不禁有無限的感慨,要不是遇到好心的趙大郎夫妻,自己和馨兒的命運也不知怎樣,多半也和這些乞丐差不多,趙大哥一家真是扶危救困的好人。

四人來到魚市就被一群魚販子給圍了起來,看來趙大郎在魚市聲譽極好,他的魚很受這些魚販子的看好,兩三下就把魚賣出去了。

那魚販是個三十多歲的漢子,頭上挽了一個發髻,背上背了一個鬥篷,腳上穿了一雙草鞋,粗胳膊大手一看就是一個鄉下的苦力人。

販子邊秤魚邊道:“大郎,你家老孺人的眼病可治好了?我識得一個郎中倒有幾分本事,要不要介紹給你家老孺人?”

魚市上的人都曉趙大郎是個孝子,凡是相交得好的友人都關心他老母的眼疾,幫忙打聽良醫的人也不少,趙大郎樂嗬嗬地答道:“不勞李三哥費心,我家老娘的眼病已經大好了。”

叫李三哥的販子驚道:“你家老孺人的眼病可有些年了,不知是那位神醫有如此本事?倒是不曾聽聞。”

趙大郎正要回答,柳大嫂趕緊打斷他道:“說起來遠哩,是我家親戚在京城托人找的郎中。”

那販子連聲稱好,秤好魚後就道:“京城的郎中自然比我們鄉下的好,老孺人真是有福氣。”又望著辛無病兄妹道:“大郎,這就是你家京城的親戚吧?金童玉女一般生得端的好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