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驚變4(2 / 2)

那摩雲寺的主持斑鳩弘,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此人通曉中原文化,不但是一個滿腹經綸的大法師,還是一個內外兼修的武林大高手,四人就拜斑鳩弘為師,刻苦習練武功,以期假以時日,能夠找到西夏王室後人,重新恢複西夏王朝。

宋時的青海湖畔異常荒涼,隻有一些流動的放牧的牧人,在水草豐美的季節,才在那裏放牧一兩個月,一年裏大部分時間都沒有人煙,這就為這幾個西夏武士提供了天然的保障,不至於被蒙古人發現。

摩雲寺還有兩個漢人僧人,說起摩雲寺這兩個漢人,卻也是大有來頭的人物,這兩個人一個叫張雲,一個叫劉虞,原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有一身不俗的武功。

青海湖處在絲綢之路的文化帶上,張、劉二人本是生意人,長期到波斯販賣絲綢為生,一次不想在路上染上瘟疫,大隊人馬全都病死了,二人身體強壯,逃過一劫。

病好之後二人感覺年紀已大,再無力奔波勞碌,二人也沒家室拖累,因資本虧損嚴重,又不願回鄉受人白眼,就在摩雲寺裏出了家,頤養天年。

青海湖雖然地勢偏僻,卻物產豐饒,特別是野物和水鳥甚多,每年秋季的候鳥南遷,青海湖裏黑壓壓的全是鳥,少說也有百萬來隻,這個時候是斑鳩弘他們儲藏冬天食物的最佳時間。

斑鳩弘祖上乃西夏重臣,對西夏王朝有著深厚的感情,西夏王朝一亡,此人的民族意識就占了上風,他收這幾個西夏子弟為徒,就是想有機會能恢複昔日的西夏王朝。

斑鳩弘這人訓練徒弟,又怪又別出心裁,他從不允許徒弟射鳥,全要他們徒手活捉,捉回來之後,不許燒烤全部令其生吃,意下要把這幾個徒弟訓練成一頭頭惡狼,今後方能與蒙古人匹敵,這胖大和尚生吃人肉,那是有由來的,真還不是他故意恐嚇。

斑鳩弘和張、劉二人關係甚好,知二人精通武藝,也不藏私,讓幾個徒弟拜張、劉二人為師,張、劉二人雖不願收徒,對幾個西夏子弟還是很同情的,有時也就指點一下,這幾個西夏武士能夠學成一身武藝,一半裏也有他們的功勞。

後來,斑鳩弘和張、劉二人相繼病故,此時的幾個西夏武士在江湖上也小有名氣,師尊一死,幾個人就沒了管束,更加肆意妄為。這幾個人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國破家亡,山河淪陷,親人盡喪於敵人的鐵騎之下,心裏的憂憤得不到排解,一出道就心狠手辣,殺人如麻。

這四人本就不是什麼和尚,心中更沒有菩薩,過得一兩年,四人名氣漸大,那在西夏宮廷裏學得的惡習就露出來了,把個好好的摩雲寺,搞得烏煙瘴氣,江湖人士就把摩雲寺改名為花花寺,原有譏笑這幾個西夏武士之意。

四人武功高強,江湖上根據其武功師承,和給他們顯赫的身世,給他們取了一個外號,叫“斑鳩”四少,由於對不知這四人姓名,江湖人士就根據他們的年紀,分別叫他們為:大斑鳩,二斑鳩,三斑鳩,四斑鳩。

再後來,這幾個“斑鳩”的行蹤被聞正賢所知,聞正賢正缺乏人手,就千方百計地找到他們,這幾個人本來就是君臣關係,當然一拍即合,做起了恢複西夏王朝的美夢,這一次埋伏安淮勝,就是聞正賢委派他們來的。

安淮勝細心地打量了一下這幾個“斑鳩”,就見東邊那一個“斑鳩”年紀稍長一點,是這四個人最為肥胖的“斑鳩”,此人身披一件大紅的袈裟,看樣子應該是大“斑鳩。”

站在他左邊的是一個回鶻人,穿了一件淡青的僧衣,右邊是一個哈薩克,著了一件深藍的僧衣。這四人神態陰冷麵無表情,可能是飽受高原氣候和日照風沙的原因,皮膚粗糙黑得如同鍋底一般,模樣確實不敢恭維。

安淮勝暗暗地給何大能丟了一個眼色,意思是由他來擋住這幾個“斑鳩”,讓何大能帶著夫人、小姐及眾多的下人先撤,何大能心領神會地對安淮勝點了點頭。

安淮勝往前踏了兩步,一把抽出身上的青鋼劍,指著四個“斑鳩”厲聲喝道:“爾等到底是受何人委派?竟敢在我永樂幫的地盤上來鬧事!”

穿黑僧衣的四斑鳩粗著大嗓門對紅衣的大斑鳩道:“老大,這廝是大宋皇帝嗎?居然厚著臉皮說我們在他的地盤上鬧事,這個地盤是他的嗎?”

著深藍僧衣的二斑鳩道:“老四,你這句話就問錯了,他沒有說地盤是他自己的,而是永樂幫的地盤。永樂幫是什麼東西,我們兄弟可從來沒有看在眼裏,這廝在這裏大言不慚,真是讓人貽笑大方,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