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講了一個小甜姐兒和一個痞痞的帥氣書生的故事。從掛念到表白到訂婚到結婚……哈哈,就是虐狗甜文,沒有江湖恩怨,也沒有苦大仇深。故事開始:
在富庶的大麒國,有一個山明水秀的好地方,它是近鄰大麒京都的淮縣隅葭鎮,在這個安居樂業的小鎮上有個很大的光明書院。書院負責啟蒙的教書夫子資曆隻是個秀才,但對於啟蒙開教和對付年少調皮多動的孩子很有一套手段,恩威並施很受小學子們的尊敬愛戴。
這個夫子名叫沈君元,來自隅葭鎮的近郊秀安村,大概三十多歲的年紀,身材修長挺拔白淨,五官立體但眼神溫柔。
沈君元的嶽丈是鎮上最有名的“文采軒”東家王大海,文采軒是一家經營了幾代製作筆墨紙硯的商戶,當年也是王大海的娘子,沈君元的嶽母覺得沈君元這人不錯,是個知冷暖不古板的良善之人,又托人打聽沈君元家裏情況,得知沈君元是家中獨子,父母性情溫和,相敬如賓,又精通養護花草之道,在村裏口碑人緣極好,於是王大海兩口子從中牽線自家女兒鶯鶯與沈君元共結連理。
淮縣因為臨近京都,所以村鎮都算得上繁華熱鬧的地界,鎮與村的貧富差距並不大。王大海家為商戶,在大麒國也崇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自然王家在擇婿時偏重文人,且王家夫婦有兩子一女,對唯一的女兒鶯鶯可是疼愛有加,不求大富大貴隻希望女兒尋一個知根知底的良善人家。
沈君元與王氏(鶯鶯)成親十六年一直相親相愛,並育有一女二子,女兒:沈夢甜,今年剛滿14,取這個名字因為剛出生時別的孩子夜裏哭鬧,而沈家閨女不但不鬧,總是嘴角含笑夢中笑醒,所以父妻倆給女兒取了這個名字。
兩個兒子沈家明和沈家亮,一個12歲一個8歲。
平日家明和家亮隨著爹爹去鎮上讀書,因為村裏離鎮上書院很近小騾車不到一個時辰就到。
光明書院分為啟蒙院,多為七八歲到十歲的初入學院者。厚積院,一般是準備考童生或者沒有考過童生的。鴻鵠院部分已有童生身份要考秀才,也有部分是資質不錯的學子。振翅院,部分有了秀才身份,仍要繼續考舉的,則是每周前四天是跟著主院夫子上課,後三天自習和完成夫子留下的功課以及一些德藝課程,每月書院的學子有三天假期,但沈君元每周後三天都會回家陪著他的女兒甜姐兒和王氏。
這天是甜姐兒14歲生辰正好書院月裏沐休,沈君元早早帶著家明家亮回家。路過賣首飾的鋪子給王氏和女兒各買了一副銀釵,又到有名的點心鋪稱了幾樣甜姐兒愛吃的點心。
王氏早起給女兒煮了生辰雞蛋,公婆前幾年養護花草手藝被縣裏一家大花植行看上,聘為師傅平時住在花行負責精心養護一些名貴花草,不常回村上。
王氏看著長大的閨女,不由自主嘴角上翹。
整個秀安村都知道沈夫子家的女兒長得甜美,性格更是一等一的好,說起話來溫柔細語但又落落大方,眼睛神似沈夫子的溫柔但又透著靈氣,要說長相甜姐兒不算特別出挑,不是大顆的杏核桃花眼也不是櫻桃小口,這秀安村山明水秀養出漂亮的小女孩兒不在少數,但整體感覺都不如甜姐兒看著讓人覺得舒服,如沐春風的感覺。
沈夫子父子三人逛了鎮上市場回到家,甜兒姐趕緊跑上去幫爹爹和弟弟們拿東西。大弟家明一臉的激動
“姐,看,我送你的畫”原來家明畫了一幅可愛嬌憨的貓趣圖送給甜姐兒。
甜姐兒打開一看眼睛彎成了月牙兒讚歎道“明明,你畫的可真像,太可愛了,好像會跳起來一樣。”
“哈,我就知道姐你一定喜歡。”說著調皮的朝幺弟擠擠眼。
家亮不樂意了,撇撇嘴道“姐,你要是喜歡這個,等我會畫了我一定給你畫10幅,每幅都要比哥的還好還俏,現在…現在…我先欠著你昂。”
最後一句把大家都逗樂了。家明忙打趣道“欠著總要有個欠條啊,不然誰知道到時你會不會賴掉。”
“哼,我現在就給姐寫欠條去!”說著家亮朝書房跑去。
沈君元看著這淘氣的兄弟倆,笑著把買的點心拿出來給甜姐兒“專門給你買的,有你愛吃的桂花糖,拿去和弟弟們分著吃吧,那桃酥給你娘留幾塊別讓家亮給謔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