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的萊特兄弟是飛機的發明者。但巴西人卻始終認為他們國家的阿爾伯托·桑托斯·杜蒙才是貨真價實的“飛機之父”。100年前的10月23日,杜蒙駕駛自己設計的飛行器升空、飛行並降落,在巴西人眼裏,這才是人類曆史上首次真正意義的有動力飛行。
1873年,杜蒙出生在巴西聖保羅,父親是當地一位非常富有的咖啡園主。1891年,父子倆來到法國巴黎,杜蒙開始學習工程學。畢業後不久,他就表現出了“飛人”天賦。1898年他設計了熱氣球“巴西”號,三年後又製造出20馬力的飛艇6號。10月19日,他駕駛著這艘酷似香腸的飛艇圍繞著剛剛建成的埃菲爾鐵塔飛行一周,從起飛到降落接近30分鍾。他也因此被授予“德意誌大獎”。杜蒙將1.39萬法郎的獎金全部贈給自己的機械師和巴黎的窮人。於是,這位個子不高,喜歡穿高領的衣服,戴一頂巴拿馬草帽,為人熱情而機敏的巴西人立刻征服了巴黎人的心。此後,杜蒙又被授予“法蘭西榮譽勳章”。
後來,杜蒙將興趣轉到動力飛行器的研究上。1906年10月23日,他帶著新研製出的飛機“馬克14-II”來到巴黎的一家公園。這架飛機更像一個風箏,骨架由竹子和鋼琴絲製成,機翼的材料是絲綢。在法國“航空俱樂部”專家組和1000多名巴黎市民的注視下,“馬克14-II”靠發動機產生的動力升空,在3米高處飛行了約60米,然後笨拙地著陸。同年11月12日,杜蒙再度駕駛“馬克14-II”升空,在6米高處飛行了21.2秒,航程220米。國際航空聯合會將這兩次飛行登記為最早的航空紀錄。
此後,杜蒙又設計了“少女”號飛機,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在工廠裏批量製造的飛機。此外杜蒙還留給後人一項非常實用的發明。在操縱熱氣球和飛行器時,他經常需要兩隻手一起工作,同時還要準確地計算時間,於是他就將懷表綁在手腕上。後來他說服朋友、鍾表匠路易·卡蒂爾批量生產戴在手上的表,據說這就是手表的由來。
1910年的一天,杜蒙在駕駛一架“少女”號飛機時失事受傷,此後他放棄了飛行事業,回到祖國巴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杜蒙認為自己發明的飛機是理想的防禦武器,因為它們可以用來偵察敵情。但他很快發現飛機成了殺人工具,許多飛行員在空中格鬥中喪生,死於空襲的平民更是難以計數。杜蒙感到深深的自責。這時他又患上了多發性硬化症,身體條件每況愈下。1932年7月,他用兩條領帶自縊身亡,年僅59歲。在自殺當天,他留下遺言--“我發明了世界的苦難”。
不少學者認為杜蒙才是真正的“飛機之父”。他1906年首飛時,飛行過程完整,起飛、飛行、降落三個階段都沒借助外力;他的飛行有專業人士和公眾的親眼見證,還有人把飛行全程用膠片記錄了下來,這段影像資料至今保存完好。而萊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的第一次飛行要靠彈射升空,飛機上沒有起落架;飛行也沒有客觀的證人,目擊者多是萊特兄弟自行車行的員工。還有一些對比對萊特兄弟不利:他們把所有技術都申請了專利,杜蒙什麼都沒申請;前者忙著把飛機賣給各國軍隊賺錢,而杜蒙則對空戰和空襲深惡痛絕。
杜蒙在祖國享有很高聲譽,裏約熱內盧兩個民用機場之一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巴西總統近日還追認他為“國家英雄”,迄今隻有9位巴西人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