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聰趣事拾零(1 / 1)

明聰趣事拾零

在清朝康熙年間,孝感北部王店鎮有一個姓明名聰的人,此人自幼聰明,少讀詩書,家境貧窮,一生勤勞善良,遇事善動腦筋,當地至今流傳著一些關於他的軼聞趣事。

巧取明家潭

明聰祖居明家壪與王店鎮相鄰,當時屬於應山縣管轄。清朝康熙年間,應山縣明家壪常常跟王店鎮王家壪為爭奪水源地盤發生糾紛。此水源就是現在的應山明家潭,此前潭為無名潭。按潭的所處位置,潭處在王店鎮澴河河口處,本應隸屬王店鎮管轄,但明家壪的百姓不依,兩壪明爭鬥多年,沒有定論,最後雙雙告到衙門,讓官府裁定。

明聰知道了這件事,心想我祖上姓明,肯定要幫那邊,但身居王店鎮,又不能拋頭露麵為姓明的說話。咋辦?他眉頭一皺,便計上心來:“我何不到處扯白,散布明家潭寨上要唱大戲的謠言,來個弄假成真”。

於是明聰裝扮成一個賣貨郎,靠近明家潭周圍的村莊,見到大人就說:“明家潭寨上要唱大戲《縣老爺斷案》。”見到小伢就說:“你家大人曉不曉得明家潭寨上要唱大戲?”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四鄰鄉村的人們都曉得明家潭要唱大戲《縣老爺斷案》。恰好,縣老爺為了斷案準確,差人到潭周圍村莊調查取證,一問大人小伢都知道“明家潭”,立馬回府報告。到了結案的那一天,縣老爺說:“明家潭、明家潭,連三歲的伢都叫明家潭,本官認為此地名已成習慣口語,地盤歸屬明姓。”這可氣垮了王店鎮王家壪的人,但又沒辦法。

人不知,鬼不覺,明聰的小計得逞,明家壪的百姓自然高興,真的請戲班子在明家潭寨上唱了三天大戲。自此,明家潭歸應山管轄,再也沒發生水源歸屬爭鬥之事。

明聰扯白

一天,明聰從田畈裏幹活回來,快到壪時碰到自己族房的一個侄子,侄子對明聰說:“大叔,哈說您會扯白,扯得圓泛,今天您要是把我哄到了,我請您喝酒。”明聰心想:“日哄你的老子我就日哄到過,日哄你個兒算麼事。”

明聰靈機一動,不動聲色地對侄子說:“媽的(當地口語),這個時候哪有閑工夫跟你去扯白,一些時冇下雨,王家大塘幹了,哈在那捉魚呢。”說完拔腿就往家裏跑,其侄莫名其妙,心想王家大塘幾時幹的,冇聽說過,莫不是日哄我的。轉眼間,他看到明聰從家裏拿了蝦笆網往王家大塘方向跑去,他不得不相信,於是扯起喉嚨在彎裏叫:“王家大塘幹了,弄魚喲。”村民信以為真,成群結隊對拿著捕魚的家什往王家大塘趕。

明聰跑了一段路,到了一個山凹不跑了,躲在一樹林裏。待侄子帶著一群村民急衝衝地跑到王家大塘,一看大半塘水,直呼上了明聰的洋當。

明聰返回家,特意站在村口,垂頭喪氣的村民們責備他不該日哄他們,他指著侄子說:“是他硬要我扯白。”侄子哭笑不得,隻好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