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兒子寫信
給兒子寫信,拿起筆,又放下,寫寫,停停。像農婦插田少了秧東一行,西一塊,未成片。
兒子考理科,從這個公式鑽進,又從那個公式裏鑽出。我設想,待兒子上大學了,一個星期給他寫一封信,把他熏出點兒文氣來。可兒子大一新學期念完了,回家的車票都預訂好了,我還磨磨蹭蹭未寄去一封信。
兒子每月生活費已超出了400元,寫封信去,教他務必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德。告訴他,家鄉正遭水災,親人們還在水深秋涼之中。父母每月800多元的工資,供兒上大學還有點兒吃緊,家裏洗衣機還是單缸的,爸爸正準備戒煙。還有不好說出口的,雙休日,我們到朋友家玩,人家的“畫王”、影碟、卡拉、手機,我們連手指都怕去彈—下,不會用。大多時候,我們寧願呆在家裏看電視,看書,醒想兒子,思念和掛牽也不失為清貧之家的一種幸福。不能跟兒子說這些,使他一門心思掛著家裏,心沉沉的,多不灑脫,兒子學業要緊,不能讓兒子過早地準備生活。兒子還有點兒瘦,正長身體,讓他多吃點兒,吃好點兒,學院人多夥食不好,可開點兒小灶,到街上吃小吃也行,能吃上四川小吃,也是兒子的福氣。現在,不是還流行著,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嗎?兒子啊,你好好花,將來好好賺。信不寫了。
讀高中時,同學們說兒子有點兒像郭富城,兒子就留心蓄起了郭富城的發式,十九歲生日那天,兒子從學院打電話回來,說瞄了—件衣,郭富城演出時曾穿過的一種西裝式樣,白領黑西裝,到那家商場試穿過了,很合身,穿著也很帥。問能買一件不?衣,沒讓買,還要寫信去,說我們遠離家鄉,千裏迢迢求學,是為了學本領,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技術,將來能為社會做點兒用。怎不想著去買—本好書看呢,怎麼不多想想將來深造考研呢,兒子啊,你不該入追星一族。信開門見山,意重詞也嚴。正寫著,一絲愁緒掠過心頭。
自己愛書,也愛買書讀,為了能看幾本好書,寧願再遲一點兒換彩電。懷著兒子修專科,帶著兒子又去修本科,這不,也不見著有用。我希望兒子高尚一點兒,有出息,將來蠻有能力的,但我也巴望兒子將來過得比我好。
現如今,人們的價值觀念不斷翻新變化著,書中那個黃金屋時湧時現,很讓人擔心。又何況兒子生日想買一件衣,還打電話回來征求父母的意見,不同意這不就沒買,還去信批評,教訓?一點兒理由都沒有。信,又擱下沒寫了。
隻半個月,兒子就要回家了,得把一些旅行的經驗告訴他,這封信非寫不可,而且,要發快件,免得兒子該帶的未帶旅途不方便,免得兒子像我上次送他回家時一樣,黑黑的,遭車廂外一雙大手的洗劫,免得兒子買車廂裏頭遭送來的盒飯,活挨宰。一封厚厚的信,貼上了郵花,準備發出,但心裏不的確得很。在家時,兒子很不喜歡嘮叨,不喜歡我們大人的規則,說我們活得太累,更追求純粹透明的生活,他從不認為生活應該這樣而不應該那樣。兒子讓教科書灌輸的人生理想很大很遠,而遠方又總是一片燦爛光明。考期臨近,讓他集中智慧和精力,在試卷和答辯場上傾灑,不好嗎?我瑣瑣細細給他叨嘮我們所謂的經驗有必要嗎?誰說經驗這東西都好呢?經驗曾經誤了好多事好多人。讓兒子去遭遇,去體驗,去斟酌。
郵局的櫥窗裏,有一張明信片,很有意思。湛藍的天幕,繁星浩瀚,一群小唐老鴨撒著腳丫,“噢”、“噢”地圍著大唐老鴨轉,大唐老鴨翹首撓腦;給你們摘哪一顆星呢?兒子頑性重。十分喜愛這樣的卡通片。我買了一張,信手寫道:摘一顆智慧之星給我兒引路。信沒發,就給兒子寄了張明信片。隻幾天就要動身回家的兒子又來了長途。說一件事忍不住一定要告訴我。原來,昨天晚自習時,同學們傳閱了他收到的明信片,把他擁上擁下,為他喝彩,說媽寄去的明信片真是美極啦。
生活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給你—些潛在的心性,之後哪一天,它又會裝著漫不經心地迎麵撞你一下,這不,我和兒子,還有和兒子—樣靈動、鮮活的小青年們與生活又一同撞了個滿懷。
往後,給兒子去信真不知怎麼個寫法。
199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