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掘進(1 / 1)

第二次掘進

孫濤

當年輕的山裏娃皇甫琪第一次走進礦山,穿上礦工的工作服,成了一名井下工人時,他的心中充滿的是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山裏娃已經長成一個成年的漢子了,成年的漢子變成礦工,而礦工,會憑著自己的力氣去挖掘烏黑的煤,會憑著自己的力氣掙錢養活自己和父母,還會憑自己掙的錢去娶媳婦,在礦山過上一種不同於農村其他夥伴們的生活。在這種喜悅和憧憬中,皇甫琪便更想念家鄉的那條河,這也是他後來將自己的筆名起作陽式河時心中那難解的情結。

他自己也說不清是什麼時候想當作家的。某種內秀的性格,使皇甫琪和其他的礦工們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礦山裏的生活是豐富的也是單調的,但他身邊的朋友以及朋友們的朋友們,使他感受到了礦山裏的漢子們婆娘們以及孩子們獨特的生活。那種生活與農村不同,與都市也不同。當皇甫琪自己完全變成了這種生活中的一員之後,他有了一種自豪,也有了一種向別人訴說些什麼的欲望。這並不奇怪。他是有文化的新一代礦工,新一代礦工中不乏能承善舞者也不乏喜文善畫者。他選擇了寫小說這種抒發自己情感的方式,在八十年代初,他便開始寫了起來。

我便是那是結識了他的。那時我在一家小刊物當編輯,發了他的小說。雖寫的還嫩一些,但小說中年輕礦工的愛情生活卻寫的有聲有色,足見他對生活的熱愛。這些年來,皇甫琪的工作幾經變動,卻一直沒有離開過礦山。他時有新的小說發表,幾乎全是寫的礦山。他早已不當礦工了,但文學創作於他,是生命中的第二次掘進。他依舊在礦山掘進著,開掘出來的不再是太陽石,而是凝著太陽石光和熱的一行行文字。這一行行文字,寫不盡礦山裏礦工們的汗水、婆姨們的笑聲。他的小說,展示著礦山的宏偉麵貌,展示著礦山的當代風流。礦山裏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他沒有去著意描述那些陰暗的角落。那裏能沒有陰暗呢?山西是我們祖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皇甫琪所工作過的古交西曲礦和太原西山礦務局,又是我們這塊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裏充滿了四化建設的光明和主流。所以,在他的筆下,礦山美,礦山的人更美。

在山西的小說界,曾有晉軍掘起的光輝和燦爛。晉軍受趙樹理、馬烽、西戎、孫謙、李束為、胡正等老一輩作家的創作風格影響,繼而有所創新受到全國文學界矚目。但晉軍中以農村題材見長者不乏其驍將,善寫工礦者則鮮見了。而在太原,由於作家們自身的種種原因,這些年來並軍雖然也殺聲陣陣,漸成氣候,但真正以能源重化工基地為背素,紮根工礦寫工礦者,也難得數出幾人。正是在這一點上,我不敢在這裏說皇甫琪的小說巴經寫到比全省及省城的作家們高出一籌的話,他的小說還有這樣和那樣的不足之處,但他的生活閱曆和至今仍泡在礦山生活中,在生活底層搞創作,在創作中認真打撈生活的原汁原味的情形,卻是別人沒有的,也是無法比擬的。這是一種優勢。發揚這種優勢,對一個作家來說,十分可貴也十分重要。僅此,未來的皇甫琪首先在並軍中創造出奇跡,當不是一句誑語。

但皇甫琪切莫以為自己有了這種優勢,就注定會成功了。首肯和恭維的話如酒,喝到好處,可以補肝益腎,強身健體。喝多了,則會迷迷糊糊,甚而人事不省,那就要誤事了。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快,信息傳遞的快,小說家其實也與其他工程師一樣,當別人已經建構新的大廈時,你還在那裏欣賞和描劃著過時的圖紙,那注定是要被淘汰的。所以,對於皇甫琪而言,

礦山和我們這個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使他人生的第二次掘進更富有了廣闊的前景。在這前景中必須繼續奮鬥,任何滿足和懈怠,都是自我的羈絆。以皇甫琪內向的性格,我想他會細細思索;以皇甫琪礦工的秉性,我想他會一往無前,既如此,此文如酒,他是絕不會喝迷糊的。

皇甫琪的第一本小說集《尋找那半個圓》即將由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收在這本小說集中的二十篇小說,可以說全是皇甫琪近年來小說創作中的上乘之作。與皇甫琪一樣,我也是個寫小說的人,自知每篇小說的成敗與否,它們的問世都是充滿作者艱辛的。與其我在這裏再喋喋不休地逐一評說,真不如讓讀者去一一閱讀,細細品味。以此短文為序,不知皇甫琪和讀者諸君以為然否?

1995年11月24日於噪耳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