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蘇十一(1 / 2)

大晉七十一年,少帝年方十歲,諸候不用其命,爭相征伐,民不聊生!

鳳舞太後怒而起兵,群臣用命,兵將效死。東征西討,戰無不勝。方四年,曆三戰,天下鹹平!

有詩為證:

“一夜烽煙起,鳳出玉皇池。

將兵十二萬,三戰定乾坤!”

當是時,北魏、西鬼趁虛而入,陳兵百萬,一舉潰潼關、西山,長驅直入,直指帝都。東夷、南蠻大掠豐都、安慶府,百姓苦不堪言。鳳舞太後複用兵,潰北魏之師於揭陽,敗西鬼之兵於泗水,斬東夷於上海,焚南蠻部旗於安狄,用時五年,大晉複平。

經此一戰,東夷不敢逡巡於海上;南蠻不敢伏望於帝都;西國餘威盡散;唯餘北魏年年襲擾邊關,戰事不休。

此役史載曰:鳳舞之戰!

烽煙之後,兵將解甲,百姓歸田;稅抽十一,賦免三秋以實其民;捕於太湖,屯田雲夢以殷其庫;曆時三年,百廢俱興。複科舉,舉天下賢良,用四海之賓以盡其用;設武院,納八方勇士,募天下英豪以壯其軍;輕徭薄賦,文武並重,大晉複興!——楔子

……

冀州。

日暮西沉,天色漸晚,可城門中卻依然人來人往,熱鬧非常。街道上,賣包子、餡餅、冰糖葫蘆一類的小販帶著他們的商品奮力吆喝著;主道的兩側,打扮各異的小販們正在擺弄著他們從天南海北弄來的獸皮、藥草、珍珠瑪瑙等極有趣的小玩意;稍寬敞些的角落裏,偶爾可見一些街頭賣藝的武者或是正講著往年故事,眉飛色舞,唾沫橫飛的說書先生;街道兩旁蓋了不少新房,房梁上到處懸掛著新剪的花燈。在明豔的燈火映照下,來來往往的人群彙聚成如長蛇般隊伍穿梭在這座重鎮之中,無處不顯露出一片欣欣向榮之象。

順著人流,可見一堵高達數十丈用岩石壘成的巨大城牆。數百年前,太祖時代。在那位不世君王的一聲叫令下,這座北部重鎮如同一夜間忽然出現在北部平原的隘口上,高達百丈的巍峨城牆以及無與倫比的軍事地位如同天塹般斷絕了北魏鐵騎南下的道路。放眼望去,城牆上猶可見戰火硝煙的痕跡,可這座巨城便如它的締造者一般,曆經數代,多達百戰依然佇立不倒,死死擔當著大晉的最後一道屏障。

城門口,高達十數丈的巨大銅門扼守著這座巨城的咽喉。此刻這座曆經風雪的銅門緊閉著,如同靜坐著的巨人俯瞰著來自天南地北的商販、旅人從它一角的小門出出入入。雖說是小門,卻也隻是相對於它本體而言。隻稍看一眼,便足可判斷這個出入口也足夠三匹戰馬並駕齊驅。可即使如此,城外依然稀稀拉拉的排著一條長龍般的隊伍。

“喲,這不是孫公子嗎?此次前來應舉,定是要在冀州地榜留名吧!”

一隊衣著華貴的隊伍走進城來,看到車駕上的標識,守城的小校連忙跑到那輛漆得油光發亮的馬車旁,滿臉堆笑的衝著高頭大馬上的華服青年笑道。

那被稱作孫公子的青年頭戴玉冠,年約二十上下,模樣倒是不差,不過那眉眼卻賊溜溜的往那些來來往往的良家婦女身上使勁瞄著。聽著這官兵的聲音,轉過頭來麵上卻有些不悅。

“胡說,劉老四,小爺我怎麼著也是一個聞達一府的武生。一個小小的地榜又怎能留住我孫大爺的名諱,即然明日便要參加武試。本少自然也要上那龍榜才行,你這廝莫要小瞧了我!”

小校見其發怒,連連點頭哈腰的賠笑:“是,是,是,孫少爺武藝非凡,此次武舉定然能夠龍榜留名的。”

孫少聞言,喜不自禁。躍下馬來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嘿嘿笑道:“不錯,有前途。來人呀,賞銀十兩!”話音一落,立馬有穿著黑色勁裝的下人捧了銀子送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