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夫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語言學教授,畢業於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學。在著名哲學家詹姆斯博士的影響下,閱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研究其教育思想,深受其影響,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她用自然教育法教育自己的女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緒篇:認識斯托夫人
斯托夫人,美國人,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語言學教授,畢業於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學。在著名哲學家詹姆斯博士的影響下,閱讀德國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的著作《卡爾·威特的教育》,深受影響,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
斯托夫人有一個女兒,名叫維尼夫雷特。在得到《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後,她一邊按照老威特的教育方法來培養自己的女兒,一邊研究並總結自己的教育方法,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斯托夫人的訓練下,她的女兒從3歲起就會寫詩歌和散文,4歲時就能用世界語寫劇本。從5歲起,她的詩歌和散文就被刊載在各種報刊上,並彙集成書,博得了讀者的廣泛好評。
在談到對女兒進行早期教育的目的時,斯托夫人作了如下的表白:
我對女兒進行這樣的教育時,決不強迫她去做什麼。孩子是活物,自然要不斷地發揮她的能量。我隻是為了不讓她的精力白白地浪費掉,才努力進行各種有效的引導。由於實行了這樣的教育,使孩子總有事幹,她也決不會因無事可做而去吃手指頭,因無聊而沮喪、甚至哭泣了。
斯托夫人也不滿足於僅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才,她也渴望讓世人了解早期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於是在她女兒12歲那年,也就是1914年,斯托夫人寫成了《斯托夫人的自然教育》一書。
在書中,她結合自己教育女兒的親身經曆,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其中的很多方法可以與卡爾·威特的教育方法相互印證,相得益彰,同樣能給父母們有所很多啟迪。
母親決定人類的命運
母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的人都是母親所生,並在母親的撫育下成長著,所以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母親的手中。
在斯托夫人教育思想中,母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她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母親所生,並在母親的撫育下成長著,所以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母親的手中。
許多母親不知道胎教的重要性,在沒有見到孩子之前,他們認為自己對孩子的健康和幸福沒有什麼責任。根據生理學家的觀點,母親的食物對胎兒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一個母親為了生出一個健康的孩子,應該加強對食物的研究。沒有任何一個母親給嬰兒吃鹹菜、蝦和喝酒,但卻有許多母親給胎兒吃這些有害的東西,也就是說,在妊娠期間有許多母親吃這些東西。
母親不僅要考慮胎兒的健康,同時還應該為胎兒的品德形成和智力的發展負責。所以,妊娠的母親應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快活,一定不要經常哭泣。因為哭泣容易讓未來的嬰兒發育不良,而發育不良是形成社會上軟弱無能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生在世,一定會不斷地遇到困難,為了讓下一代具備克服困難的強大能力,父母有責任也有義務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此外,母親應該讓孩子具有愛美、愛正義、愛真理和愛善行的精神。所以說,在懷孕期間,母親一定要看好書、想好的事情、聽好的音樂、欣賞大自然的美和一些藝術作品,並且要做好事。
根據生理學家的理論,恐怖會阻礙心髒的活動、抑製腺體的分泌、毒化乳汁、使頭發變白、使人老化。所以,他們認為恐怖就是惡魔,一定要杜絕它。而要鏟除它,一個人就應該具有勇敢和快活的精神。
斯托夫人認為,女性如果不生孩子就體會不到生活的幸福。但要記住,做母親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因此,凡是沒有決心戰勝這些困難的女性,最好不要生孩子。當然,母親在埋頭教育孩子的同時,一定還要照顧好丈夫。所以說,母親的工作並不輕鬆。
有一些身為母親的女性並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雇人教育孩子,實際上,這樣的女性不能稱為母親。因為母親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須由母親承擔。把自己的孩子委托給他人,隻有人類這樣作,其他的動物決不會這樣。羅馬之所以會滅亡,就是因為羅馬的母親們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委托給了別人。
此外,斯托夫人還奉勸天下父母一定要慎用保姆。人們騎馬,尚且知道不雇用不稱職的馬夫,但是有很多母親卻把孩子交給那些沒有任何學識的保姆。這樣的保姆整天對孩子說,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因為孩子不做事,安安靜靜地待著,她才最省事。但這樣一來,不但不能發展孩子的能力,反而會使之萎縮。並且,孩子與這些保姆在一起,會形成各種不良的習慣。當然,生活較富裕的母親,對孩子的照料不一定全要自己動手,可以把部分任務交給保姆,但一定不能把孩子交給保姆後不聞不問。
如果一定要雇用保姆,就盡可能地多花一些錢,雇一位有教養的婦女當保姆。即使如此,孩子的教育不用說,吃飯、洗澡和穿脫衣服等,也都應由母親自己來承擔。母親和保姆的性格非常重要,甚至她們的表情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選擇的保姆性格應該開朗,要喜笑顏開才行,而母親也盡可能讓自己表現得快活。
孩子的周圍環境應該盡可能美觀,令人感到愉快。日本人堅信周圍環境美,孩子也會美。希臘有個習慣,婦女在懷孕期間要觀看美麗的事物,這是為了使孩子也能成為美麗的人。因為美能使人精神愉快、感到幸福,而愉快和幸福能使人變得更加美麗。
斯托夫人還建議,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室內環境。孩子的房間應選擇家中最好的屋子,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牆壁最好是暗綠色的,有利於孩子的眼睛。床是潔白的,被子要軟而輕,毛毯也應該是輕的,重的容易讓孩子變得疲勞。牆壁上要掛有各種名畫的複製品,最好在壁爐和桌子上陳列一些著名的雕刻仿製品。這些都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德國“幼教之父”、著名教育家德裏奇·福祿培爾曾經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遺憾的是,真正理解這一意義的人卻很少。墮落的母親,正在把自己的子女送入監獄和教養院。”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所有的人都應當是教育者,至少所有的母親都應當是教育者。教育不應該在學校由教師開始,而應在家庭裏由母親開始。孩子進入學校後,母親和教師必須互相協作,共同對孩子進行教育。”
由此可見,母親教育的重要性。遺憾的是,今天的我們卻沒有認識到母親教育的必要。過去,中國人認為婦女不應該受到教育,當然,因為中國大多數婦女是文盲,也不會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人說,受不到母親教育的國民決不能成為偉大的國民,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從訓練五官開始
一切能力如果不利用與開發,就永遠不會得到發展。因此,孩子的五官必須盡早開始訓練。
根據《斯托夫人的自然教育》一書中的記述,斯托夫人對維尼夫雷特的教育是從訓練五官——耳、目、口、鼻、皮膚開始的。在她看來,一切能力如果不利用與開發,就永遠不會得到發展。因此,孩子的五官必須盡早開始訓練。
在五官訓練中,首先要發展耳朵的聽力。斯托夫人知道,母親的悅耳歌聲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她不會歌唱,非常為難。好在她想出了另一個辦法,即對嬰兒輕輕地朗讀威吉爾的詩《艾麗績斯》,這是一部最出色的敘事詩,同時也是一首極好的搖籃曲。事實證明,朗讀的效果十分不錯。當她對女兒輕輕地朗讀這部詩作時,女兒立即能靜下來並很快入睡。以後,斯托夫人又對其他的孩子做過類似的試驗,效果是一樣的。
在維尼夫雷特出生6周後,斯托夫人就對她朗讀各種英文名詩。隨著詩的語調的變化,孩子的反應也在不斷變化。當朗讀坦·尼森的《他的逝世》時,她就安靜下來;當朗讀馬克利的《荷拉秋斯在橋上》時,她就興奮起來。用上述方法進行教育,小維尼夫雷特在滿1周歲時就能背誦《艾麗績斯》第一卷的前10行和《他的逝世》了。
斯托夫人強調,讓女兒背詩絕不都是強製性地硬灌,而是讓她順其自然地學會的。以《他的逝世》為例,由於維尼夫雷特非常喜歡,她每天晚上都像做祈禱一樣背誦它,因而很快地就能熟練背誦了。
斯托夫人還讓女兒每天聽古今的名曲。為了使女兒形成音的觀念,她還為女兒買來能發出樂譜7個音的小鍾,分別拴上紅、橙、黃、綠、青、藍、紫色的發帶。給它們分別起名叫紅色鍾、橙色鍾、黃色鍾等,每天敲鍾讓她聽。女兒還不到6個月時,就能按她說的名稱——青色鍾、紫色鍾等準確地敲了。斯托夫人認為,這是同時形成聲音和顏色觀念的有效方法。斯托夫人還經常讓女兒看用三棱鏡映在牆壁上的虹,孩子也很喜歡看。
為了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斯托夫人在孩子房間的四周掛上了各種名畫的摹本,還陳列了大量著名的雕刻仿製品,通過豐富多彩的色彩來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從女兒很小的時候起,斯托夫人就抱著孩子認識屋子裏的各種物品,如桌子、椅子等,並將這些物品的名稱念給她聽。同時,也把屋裏所掛的名畫和雕刻的名稱念給她聽。據她觀察,開始的時候,孩子隻注意畫的顏色,後來,就漸漸地也懂得了畫中的含義了。
為了發展女兒對色彩的感覺,斯托夫人還特別買來檢查色盲用的“測驗色係”來作為女兒的玩具。用這種玩具可以開展各種遊戲,斯托夫人還特別向有男孩的母親推薦過這種遊戲,因為男孩與女孩相比,觸覺靈敏而色感遲鈍,所以說,如果男孩不從小就開始發展色彩感覺,那他們以後對色彩的感覺將會非常遲鈍。
斯托夫人還給女兒買來了五顏六色的非常美麗的小球和木片,這些都是非常適宜於孩子的玩具,維尼夫雷特的各種布娃娃也都穿著色彩鮮豔的服裝。利用這些玩具,努力發展維尼夫雷特的色彩感。
蠟筆也是孩子的好玩具。斯托夫人經常利用它同女兒進行“顏色競賽”遊戲:
預備好一張大紙,從某一個點開始,先由我用紅色的蠟筆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而後,女兒也用紅色蠟筆畫一條同樣長度的平行線。接著,我在我畫的紅色線之後,用青色的蠟筆接上一條長短一樣的線,女兒也得用同色的蠟筆在她畫的紅色線後邊畫一條同色的線,這樣連續畫下去。假若女兒使用的蠟筆與我所用的顏色不一樣,這一遊戲就不再繼續,女兒就輸了。
維尼夫雷特剛學會走路,斯托夫人就帶著她去散步,並讓她注意海水的顏色、樹林的顏色、天空的顏色、原野的顏色、建築物的顏色和人們服裝的顏色等,這都是為了發展她的色彩感覺。
為讓維尼夫雷特專心地注意某些事物,以養成敏銳觀察事物的習慣,斯托夫人還和女兒經常玩一種叫做“留神看”的遊戲。每當路過商店的門前時,她就問女兒這家商店的櫥窗內陳列著的物品有哪些,並讓她在記憶中搜尋這些物品。當然,孩子能說出的物品越多越好。所以,如果女兒記住的物品還沒有她能記住的多,就要挨批評。這一遊戲對發展孩子的記憶力非常有效。
因為一直堅持這樣的訓練,在維尼夫雷特僅僅5歲時,她就能在紐約州肖特卡大學的教授們麵前,把美國有名的軍歌《共和國戰歌》朗讀一遍後,一字不差地複述下來,這使教授們非常吃驚。
斯托夫人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女兒注意事物,養成敏銳觀察事物的習慣。在女兒兩歲時,斯托夫人曾帶她到賣雕刻仿製品的商店去,她就對店員說:“你這裏怎麼沒有《維紐斯·得米羅》和《維紐斯·得·麥得衣齊》?”這樣的詢問使店員大為吃驚,他不相信如此小的孩子居然知道這兩幅名畫。
維尼夫雷特的父母還通過鮮活物品教會她各種形容詞。在維尼夫雷特出生後第6周,父親曾給她買了些紅色氣球,把氣球用短繩綁到她的手腕子上,於是,氣球就隨著手的上下擺動而上下搖動。以後,每周又給她換一個其他顏色的氣球。通過這個遊戲,父親就能輕而易舉地教給她紅的、綠的、圓的、輕的等形容詞,而且她對這一學習方式表現地非常興奮。
在嚐到這種學習的甜頭後,斯托夫人還讓女兒手拿貼有砂紙的木片和其他種種物品,教給她粗糙、光滑等形容詞。當然,這種教育方式也有一些負麵的效果,比如,嬰兒總是愛把手上拿的東西往嘴裏放。不過,隻要父母多加留心,孩子就不至於養成這種不好的習慣。
運用老威特的方法教孩子說話
教孩子不完整的語言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如果孩子學這種語言,就得學會兩套詞彙,這不僅是一種浪費,而且等孩子長大之後還要經受不能正確發音的苦惱。
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找不到比嬰兒期更為重要的時期了。人們都意識到應該千方百計地讓孩子的身體發育好。可是,當提出采取措施發展孩子的頭腦時,人們卻感到非常驚異。
所謂發展孩子頭腦的手段,就是指盡早地開始教孩子語言。對於這一點,人們所持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因為語言是進行思維的工具,如果不盡早對孩子開始語言教育,孩子的頭腦就不能很好地發展。如果人們能在孩子6歲以前加緊教其準確的語言,那麼這個孩子的發展就一定會很快,而且其速度是其他孩子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的。
教孩子語言時,一定要教給他完整的語言,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父母的,隻要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嬰兒從小時起就對人的聲音和物品的響聲非常敏感。這表明,早期開始教孩子語言是可行的。
在女兒很小時起,斯托夫人就像對能聽懂話的孩子講話一樣對她講話。但是,就如老父卡爾·威特所強調的,她在教女兒學習語言時,也決不用大部分母親常用的那種不完整的語言。在她看來,教孩子不完整的語言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如果孩子學這種語言,就得學會兩套詞彙,這不僅是一種浪費,而且等孩子長大之後還要經受不能正確發音的苦惱。還有一點,如果想讓孩子盡可能早地學更多的語言詞彙,這種不完整的話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錯誤的。
根據斯托夫人的觀察,社會上有很多人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是發音卻不準,語法也不正確,原因就是他們在幼年時代受到了不良的語言教育。因此,斯托夫人非常重視對女兒的語言教育。她在書中這樣寫道:
從女兒出生時起,我就盡可能地對她說準確而漂亮的英語,在向她灌輸語言時,我認為俗語也非常重要。因為有的意思,不用俗語就不能表達得很完美。我們的思想在發展著,新的觀念也在不斷地產生著,表現這些新觀念的俗語也必然在不斷增加,所以排斥俗語就會落後於時代。
然而,我絕對不教給孩子不完整的話。這種完整的語言教育從一開始就起到了很明顯的效果,正如巴爾博士所說的那樣,對1歲的嬰兒教拚音是很容易的,沒有任何理由一定要教嬰兒不完整的話。維尼夫雷特還不到1歲,有位朋友對她說:“維尼夫雷特,我想看看你的汪汪。”她糾正說:“這不是汪汪,是狗。”這位朋友對此大為驚訝。
斯托夫人也按照老威特一百年前的試驗做了如下的測試:從女兒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開始,就抱著她在屋裏走動,讓她看屋裏的東西,同時慢慢地清晰地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比如,這是椅子,那是書櫥等,結果令人非常滿意。用這種方法進行教育後,維尼夫雷特剛滿1歲時,她就什麼話都會說了,人們見到了都很驚訝。斯托的丈夫也非常興奮,當人們誇讚維尼夫雷特時,他就對別人說:“因為我妻子從女兒降生時就開始教她說話,所以她的語言發展到這種程度是非常自然的。”
之所以斯托夫人能堅持如此早地開啟女兒的語言天賦,是因為她堅信,嬰兒期的語言教育將決定她一生的語言發展,所以她非常注意用準確的發音、精選的詞句和語法對女兒談話。
斯托夫人認為,教孩子語言,不應采用教語法的辦法,而應當通過聽和說來教。正如她所觀察到的:
孩子都很喜歡說話,從小時起,他們就常常一個人把學到的單詞反複地說著玩。我決心利用孩子的這種傾向,把孩子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用精選的詞句組成短文,讓女兒記住。我女兒不僅能很快地記住,並總是高興地複述著。以後,我把這些短文翻譯成各種外國語,讓她記住,她也能很快地記住。根據我的經驗,在人的一生中,1~5歲可能是最有語言才能的時期。
根據斯托夫人傳授的經驗,在教孩子語言時,語法不是最重要的。為此她還舉例說,哈巴特、斯賓塞到60歲時仍沒有看過語法。這表明,語法實際上並不那麼重要,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更是沒有多大必要。所以,在維尼夫雷特8歲前,斯托夫人並沒有教過她任何語法。
用遊戲訓練孩子的頭腦
為了發展他們將來用得著的能力,必須進行遊戲訓練,而且所做的遊戲一定要適合於他們將來能用得著的能力的發展。
對早期教育的關注,除了老卡爾·威特以外,還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博士。他經常告誡父母:對孩子進行頭腦的訓練越早越好。他還建議,這種訓練必須用遊戲的方法進行。
可以說,遊戲是動物的本能,所有的動物都喜歡做遊戲。小貓戲弄老貓的尾巴,小狗和老狗互相咬架,這是為什麼呢?根據動物學家的研究,小貓戲弄老貓的尾巴,是為了發展它將來捕捉老鼠的能力,而小狗和老狗咬架也是為了發展它將來能咬死其他動物的能力。
孩子也是一樣,為了發展他們將來用得著的能力,必須進行遊戲訓練,而且所做的遊戲一定要適合於他們將來能用得著的能力的發展。當然,要提醒父母一點,對孩子的遊戲不能放任不管,父母必須根據需要加以指導。這一點不難理解,就連貓狗都跟子女一起做遊戲,何況是人呢!所以身為父母者,應該高興地跟孩子一塊兒玩,以便通過遊戲促進他們身體的發育和智力、品德的發展。斯托夫人與女兒的遊戲方法是這樣的:
我對女兒的教育都是采取遊戲的方式進行的。首先,當她滿6個月時,我就在她的房間四壁大約1米高的地方貼上厚厚的白紙,白紙上貼上用紅紙剪下的文字和數字。在白紙的另一塊地方,有秩序地貼上簡單的單詞,如貓、帽子、席子、耗子、沼澤、狗、肥豬、原木等。請注意,這些單詞都是名詞。在另一處並列貼上從1到10的10行數字,在某處畫上樂譜圖。
因為嬰兒的聽覺比視覺發達,我決心對女兒從聽覺入手教ABC,遺憾的是我不會唱歌,很不方便。幸虧保姆會唱歌,我指出ABC字母時,就請她像唱歌似的唱給女兒聽。當然,因為維尼夫雷特畢竟是6個月的嬰兒,起初也隻不過是耳旁風。但不要泄氣,天天聽、天天看是非常奏效的。不久,維尼夫雷特就學會ABC了。
接著,我在卡片形的小板上,做了許多寫有大小不一的ABC的卡片,用它開始教拚音。教法是這樣的:首先用畫冊等讓她看貓的畫兒,同時教CAT(貓)這個詞。然後指著牆壁上的CAT,反複發CAT的音給她聽。接著從文字盒中選出所有的C,再選出所有的A和T,用這些字母拚寫出CAT。當然,這些都是由我和女兒一道以遊戲的方式進行的。在孩子學習時,我在邊上給她以表揚和鼓勵,而且要學會這些單詞也讓她適度地、循序漸進地反複練習了好幾天。
斯托夫人用這種方法教女兒,效果非常不錯。維尼夫雷特還不到1歲半就會看書了。由於她具備了閱讀能力,以後的教育就比較順利了。從這時開始,維尼夫雷特就非常喜歡閱讀各種書籍。
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如果毫無目的,既對精神有害,也會損傷身體。所以,斯托夫人讓女兒養成有目的的讀書習慣。
寫《和仙女作聖誕節旅行》一書時,維尼夫雷特就看了100多種參考書,研究了各國聖誕節的風俗。寫《跟兔子作複活節旅行》這本書時,她為了弄清各國複活節的風俗習慣,跑遍了匹茲堡的所有圖書館。在寫《我在動物園裏的朋友》一書時,她每天去動物園,而且想盡辦法博覽各種參考書。就這樣,在母親的指導下,維尼夫雷特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培養孩子寫的能力
幼年時代的日記,今後對孩子將更加有趣,並且也將是她的子女最有趣的讀物。
斯托夫人在用ABC小木板的遊戲方式教會女兒拚音後,又開始教她拚寫。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了打字機是一種教孩子拚寫的最好工具:
有一天,我正使用打字機,維尼夫雷特走進來,讓我教給她打法。當天因為沒有空,就答應明天再教她。第二天我外出回來時,她給我看一張紙。我一看,在那張紙上她用打字機打上了某一兒歌書中的一頁內容。當然,她還隻是打上了字,既無大號字,也沒有間距。盡管如此,這也不簡單啊!我當即誇獎她打得非常棒。
從此,斯托夫人就開始教女兒打字。維尼夫雷特非常高興,天天打各種詩歌和故事。從那之後,每天她都堅持用打字機打出古今一些名詩和著名的文章,並不知不覺地把這些有名的詩篇和文章背下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