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剪宋

宋禦史傳為唐開元年間禦史,因為官清正被奸臣上奏誤斬。皇帝後知內情,賜金頭厚葬,金頭禦史便在藥都傳了下來。禦史的後人均住在硯瓦池街,以經商為業,獨神剪宋居於油簍巷。神剪宋乃道光年間一剪紙藝人,在藥都手藝道被尊為第一。

神剪宋一生未婚,寓身之所僅三間海青瓦房,鏤花獨門小院,院門上一年四季貼一朱紅紙剪的字號“遠靜居”。“遠靜居”四麵樓圍,視野窄短狹促,實難談遠;油簍巷身處鬧市之中,晝夜人聲喧嘩,更難說靜。“遠靜居”常被人猜測不透,這是題外話。神剪宋也與他的“遠靜居”一樣讓人深不可測:他極少在街麵上走動,有人說,他總是在屋裏不停地用那把一斤重的黑鐵剪絞紙;有人說,他隻有夜裏才動剪子的,白天要麼讀書,要麼看四周擺的唐宋陶器,研究先人的剪紙圖案……這都是來自初來藥都的外地人的傳說。

其實,神剪宋雖然有些怪,但不難接近。早年,誰家閨女出閣,一卷紅紙送過來,到出嫁那天,每件嫁妝都會貼上或花、或鳥、或山、或水、或樓、或閣、或吉祥如意、或丹鳳朝陽、或鴛鴦臥蓮、或月桂飄香、或福壽萬祿、或獅子繡球、或白象鹿鳴、或去龍鳳虎、或龍顏鳳姿、或天馬行空……你有多少嫁妝,就會有多少種圖案,個個如生如肖而妙。藥都大戶婚嫁以有神剪宋的剪紙為榮,賞銀自然不少,但神剪宋隻收十兩。他有個規矩,富戶官家相請,動剪就是十兩銀子,再多也是十兩銀子;其他剪紙隻在“朗古齋”有售,有買不起又想得他一片剪紙者,就要看他的興致,興致好,隨手剪了,白送,沒有興致,“遠靜居”的門你也叩不開。

進了六十歲的神剪宋,就很少動剪了,因為很少有人能分清他徒弟樊鳳祥的活兒與他的差別了。這些年,他最愛的是到德振街清風樓聽戲,興致高時,就動動剪子。這一年“泰和公絲綢莊”周老板的母親八十大壽,在清風樓包了一個專場。因“泰和公絲綢莊”以誠為信,神剪宋就接了請貼。

這一天,神剪宋早早地被周老板的轎子接到清風樓的包廂。周老板來到神剪宋的包廂問好時,見那黑鐵的大剪放在了一張石榴紅紅紙上,高興得整個臉都笑了起來。戲開場了,是清風樓最叫坐的“郭子儀上壽”。鑼鼓聲起,在大包廂中的周家幾十號人停了歡歌笑語。好戲光景短,轉眼間大戲謝幕,清風樓大燈全亮,大包廂內歡笑聲又起。當管家把剪紙用大托盤送到大包廂時,人聲立寂。隻見:郭家大院樓閣森然,花鮮樹茂,鳥鳴水潺;文武麵官六十六人或坐、或拜、或拱、或揖,散落大院;七子八婿笑在眼上、臉上、身上、嘴邊、眉間,或跪於堂內、或立於堂內;左上角另有扶老攜幼各色看熱鬧之人一片,或羨、或驚、或喜、或歎,生人一般。周老太太一一數來,正好有大限之數九十九人……

神剪宋被周家簇擁著走出清風樓之時,迎麵碰上西門大街富少柳少儒。柳自少恃富而橫行於藥都,看人總是向上別吊著左眼,久而成習,藥都人送其外號――柳眼子。柳少儒一見神剪宋這般勢子很是不悅,左眼向上一吊,“也算了人物!”神剪宋微微一笑,上了轎子。

第二天,藥都都在賤賣神剪宋剪的小人兒。這天上午,睡足了神的柳少儒在六個家丁的前呼後擁下,來到了西河灘鬧市。見貨郎正沿街叫賣小人兒,要了一個,隻瞅了一眼,便一揮手:“全買了!”手下人不解,“大少爺,買紙人幹嗎?”“蠢驢!你看這是誰?”“這,這……”手下人還要還嘴,柳少儒甩手給他一個巴掌,“別說身子了,就憑這眼神……”

一街的紙人兒,柳少儒能買完嗎?不能。柳少儒隻得托周大秀才出麵請神剪宋聽戲,了事。後來,神剪宋停了手。可此事一直傳到今天,小紙人兒也賣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