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陽走了進去,撲麵而來的就是濃鬱的書香氣息,正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就是這裏了,看見曉陽書生打扮。也沒人過來阻止,讓曉陽很容易就進去了。仔細的查看了學院的教學。
這裏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推行教化,因此有的教授側重於言誌的《詩》的教學。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涵養,更重要的是在以後的仕途生涯中可以引用《詩》文。
《書》是中國最早的曆史文獻彙集,比較全麵地記載了春秋前期的史料,是用來借鑒治國之道的。因此,《書》也有專門的教授來傳授。
《禮》的內容是關於春秋前的舊禮儀,其中許多規定已不適用於當時的實際情況。實用性的降低使其地位遜色於其他經籍。但禮儀又是維護統治必不可少的程序,所以禮的傳授有,卻不是重點。
《易》的核心內容是陰陽變化,用於指導言、動、製器和仆筮,可以讓“聖人以斷天下之疑”。《春秋》的目的在於“道往而知來者也”。
終上所述,這裏偏重於詩書,其他就比較少。而他們的教法是以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自學為主,說經、互相問難、討論經義是重要的教學形式。學生將各類儒家經典爛熟於胸。
雖然那些教授知識淵博。卻也是教導了一群的學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學會。那些聰明的學生就能得到教授的偏愛,更多的私下教導。當然。教授也是要吃飯的,那些官宦家庭的孩子,也是能得到更多的教導的。
雖然是同等教學,卻也分了層次。曉陽看完了也沒想要進到這個學院的意思。自己的老師對自己單獨教導的時間也是比較多的。而且真正的知識。更多的是書本上有的,更要緊的是教導好怎麼自己去學習才是真的、
聽說這是一所頂級的學院了,卻是讓曉陽感覺有些空落落的。差距啊差距。一邊是有錢人能享受高等的教育,這個時代的書印刷不便,更使得書費昂貴,而那些窮人隻能是去幫人抄書或者借書來看,正所謂詩書傳家,要是沒有錢,詩書都是昂貴的奢侈品。最多能有個手抄本,正本就不要想了。
當然,曉陽也就想想而已,窮則獨善其身,自個還是窮人,這種教育的大事,也不是自己能管的,但是以後有機會卻是要插上一手。
當曉陽肚子餓了,想要回到客棧找王凱去吃飯的時候,王凱已經在等著他了,邊拉著他去吃飯,一邊興致勃勃的談著,曉陽都不知道為什麼他這樣興奮,反正應該是有什麼好事,
等到了酒足飯飽之後,曉陽才問王凱為什麼這樣高興。王凱斜著眼說“你叫我調查那些大盜。你猜我發現了什麼?”
曉陽興奮的說“不是那些大盜的寶藏把?很有錢?”曉陽不由想起了海盜的寶藏,和那些國家寶藏等等、
王凱撇了撇嘴。一群窮人,居然還說寶藏的“別想了,就他們,就是再搶劫一百年,也別想有什麼錢。那些混蛋都是拿到錢就花光的貨色。什麼花柳巷啊,什麼酒樓啊。”
然後湊到曉陽的眼前。說到“他們都沒死。”
“什麼?沒死。這怎麼可能。”曉陽也是驚倒了。居然沒死,那個石濤看見的到底是什麼啊。
“我抓了兩個人,在護衛的親切關懷下,在溫柔的問候下,他們爭先恐後的說了。其實他們都沒死,就是演戲給那個白癡看而已,到那些死的人是到鄉下去躲一些時候,聽說半年後又回來。”王凱得意的說到。
“那你想怎麼辦?就這樣放過那些大盜了?聽說他們也是害了不少人”曉陽就是想要引誘王凱一起幹掉那個土大師,王凱這麼多的強力護衛。而且幹掉土大師可是一件好事。雖然不一定當場就能得到好處,但日後可是有好處的。
“哼哼,小小的強盜,隨便出手就能解決,沒什麼,我已經派人到鄉下去跟他們聊聊了。對了,好像對付這些個強盜不是你的想法吧。”王凱懷疑到,單就對付一些強盜簡單,但是後麵的人可是不好對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