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什伍德這戶人家定居蘇塞克斯已經很長時間了。家中擁有大片土地,他們的府第就坐落在諾蘭莊園,四周全都是他們家的產業,世世代代都過著體麵的日子,博得了左鄰右舍的交口稱讚。已經去世的莊園主是個單身漢,活了一大把年紀。多年來,莊園主一直由他妹妹陪伴著,讓她掌管家中的事務。但是妹妹卻早他10年去世,導致家中發生巨變。為了填補妹妹的空缺,他把侄子亨利·達什伍德一家接到了府上。他侄子是諾蘭田莊的合法繼承人,他也有意將財產遺贈給這位先生。有了侄子、侄媳和他們子女的陪伴,老莊主的日子過得相當舒坦,變得越來越依戀他們了。亨利·達什伍德夫婦對他的忠實照料讓他感到稱心如意,這不僅僅是因為其中的利害關係,也是因為他們的善良心地,讓他享盡了晚年該有的舒適。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也給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亨利·達什伍德先生和他的前妻育有一子,同現在的太太生了3個女兒。兒子是個穩重而具聲望的年輕人,他母親家產豐厚,他從小就豐衣足食,待成年之後便繼承了母親家產的一半。此後不久他又結了婚,這同樣為他增添了一筆財富。因此,對他說來,父親是否能夠繼承諾蘭莊園,並不像對他幾個妹妹那樣至關重要。如果不倚仗父親繼承這筆財產可能帶來的收益,那麼她們三姐妹的財產將會微乎其微。她們的母親一無所有,父親手中也僅有7 000鎊可供支配,因為他前妻留下的另一半遺產隻能由她兒子獲得,而他隻享有終身財產所有權罷了。

老莊主去世了,人們宣讀了他的遺囑,幾乎跟其他所有遺囑一樣,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他並沒有那麼不公不正、無情無義地沒把產業傳給侄子。但是這其中附加的諸如此類的條件使得這份遺產失去了一半價值。達什伍德先生希望能得到這筆財產,原本是為了妻子和女兒們著想,而不是為了他自己或是他兒子。但是財產卻落到了他兒子和4歲大的孫子手中,如此一來,他就毫無權利動用產業中的一分一毫,或是變賣莊園中的珍貴樹木,來供養他那些最親近、最需撫養的親人了。為了這個孫子,家中所有家業都被凍結。這個孩子隻是偶爾跟隨他的父母來拜訪過諾蘭莊園幾次,就深深贏得了老莊主的寵愛。他跟其他兩三歲的孩子一樣,沒什麼與眾不同之處,剛開始咿呀學語,性格倔強,為所欲為,滿腦子的鬼把戲,總是吵吵鬧鬧。但是這一切卻讓這些年來侄媳母女的悉心照料顯得一文不值。不過,老莊主也沒這麼冷酷無情,依舊分給3個侄孫女每人1 000鎊,以示對她們的喜愛。

起初達什伍德先生感到失望至極,不過他性情開朗,滿以為自己可以多活幾個年頭,如果省吃儉用、開源節流,就能從這業已龐大的產業收益中存下一大筆錢來,而且差不多可以很快改善家境了。但是這筆收益緩慢的家產隻在他手中停留了一年時間。叔父去世後不久,他也跟著離開了人世。留給他妻子和女兒們的財產,包括叔父留給她們的在內,總共隻有一萬鎊。

當時,家人發現他已經病危,就派人找到了他的兒子。被病魔糾纏的達什伍德先生竭盡全力,急切地囑托兒子,讓他好好照應繼母和3個妹妹。

約翰·達什伍德先生並不像家裏其他人那樣多愁善感,但是,此時此刻,接受到如此本能的囑托,他也深受感動,答應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她們過得安心舒適。他父親聽到這般承諾也就安然辭世了。這時候約翰·達什伍德先生才有空閑盤算:憑借自己的財力,滿打滿算究竟可以給她們多少錢。

約翰·達什伍德並不是一個心懷不軌的年輕人,隻是有些冷漠和自私。不過,總的說來,他還是挺受人尊敬的,因為他平常的行為舉止總是那麼得體。如果他能娶到一個和藹可親的女人,那麼他或許會更受人尊重,甚至連他自己都可以變得和藹一些。可惜他結婚時年紀尚輕,又太寵愛妻子。不過,約翰·達什伍德夫人倒是得到了她丈夫的真傳,她倒是更狹隘,更自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