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女兒的承諾(後記)
那是九年前,我正在上小學的女兒要過生日了,有一天她心血來潮要看我寫的小說,我沒讓她看,因為我寫的是成人小說,雖然不會汙染眼球,但也不太適合孩子看,我就答應在她過生日時送給她一本書。說完這話我有些後悔,因為還有一個星期就是女兒的生日了,我能給她把書寫出來嗎?心裏沒底。
大人對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兌現,切不可開空頭支票。經過構思,我開始給女兒寫這本童話書,寫這部書以前,我知道自己不是聖人,大腦裏殘存著不少很多成人固有的“思維垃圾”一類的東西,把這些東西帶給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我告誡自己,要清洗大腦,把大腦清洗幹淨以後再下筆。在行文的過程中,我心存敬畏,下筆很小心。我很讚同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梅子涵說的,兒童文學應當很精致,很風趣,很幹淨,不要飛快地寫,要朝向經典的路途寫作。青年評論家李利芳也提出,為孩子打造成長的精神高地,自己首先要在精神上富足,要有寬廣的視野。為孩子寫作,要用幹淨的心態,要用幹淨的筆墨,切不可泥沙俱下。因為有了告誡,我寫這部書時盡量讓語言幹淨些,再幹淨些,過濾掉文字中的雜質,讓文字變成純淨水,用純淨水給女兒寫一部書是我最大的願望。
經過一個禮拜的時間,我在一種很沉靜又欣喜的狀態中把《天邊的故事》寫完了。這本書一氣嗬成,而且寫作過程非常愉悅,非常享受。女兒過生日那天,我把寫好的書稿送給女兒,她一個下午就看完了,我問她寫得怎麼樣?她隻是淡淡地一笑,說還可以吧。女兒讀書很多,也很挑剔,對我的書評價說還可以吧,讓我感到小小欣慰的同時又感到有些失落,心情很複雜。我沒指望她誇獎我一頓,沒貶得我一無是處就燒高香了。不管怎麼說,我完成了自己的心願,我把自己最純真的感情傾注進了文字裏,這沒有汙染的文字,讓女兒品嚐,讓我這個寫字的人深感慰藉和欣喜。
時間飛快,轉眼間就到了2010年的5月,我從網上看到深圳第六屆文博會將首次舉辦“少兒專場”,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征稿,征集到的文稿舉辦首場青少年文稿拍賣會。拍賣的書稿根據作者意願,可將稿費捐贈給青海玉樹地震災區的小朋友。我看到這個消息,就跟女兒商量,說你已經長大了,該上高中了,把《天邊的故事》拿出來進行拍賣,讓更多的小朋友看看這本書吧。女兒同意了。
我帶著《天邊的故事》這部書來到深圳第六屆文博會參加首場青少年文稿拍賣會,這部書稿被上海少兒出版社競拍成功。
我給孩子們寫書,想法很簡單,做到有益,快樂,幽默,無害,提升境界。與此同時,在書裏傳播一些中國優秀的文化元素。
我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就是想讓孩子們通過閱讀這本書學會寫作。我目前一邊自己寫作一邊教孩子們寫作,我很喜歡這種狀態,因為我在教孩子們寫作的同時,孩子們也給了我一些創作靈感。但怎樣教孩子們寫作,我覺得是個很嚴肅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不得不談談看法。在我寫這篇後記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我國一位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評說現今作文輔導的文章,看得我有些心驚肉跳。他說:“最近一位朋友的上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報名上了一家教寫作文的課外輔導班。那天我正好和朋友約談事情,朋友說正在陪孩子上作文課外輔導班,我說我去那裏等你。等著也是等著,索性聽了半節課。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那家課外作文輔導班的‘老師’麵對孩子講的幾乎全是讓人今生今世永遠寫不出好文章的話,就好比給孩子注射了永遠寫不出好文章的疫苗。其實也不能怪那教師,不會開車的人,能在駕校當教練教學員開車嗎?照此推理,不會寫文章的人,怎麼可能教學生寫作文?那些課外作文輔導班的老師們,有多少會寫好文章?由寫不出好文章的人教孩子寫作文,不是誤人子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