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東北指的是江西省東北部的三個地級市:上饒、景德鎮、鷹潭,該區域是江西省文化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除了贛文化以外,還有吳越文化和徽文化也同樣是這裏的本土文化,並且都有著悠久的曆史,方言的多樣性也反映了這裏的多元文化格局,按人口規模排在前三位的方言是贛方言、吳方言、徽州方言。
在景德鎮地區的樂平縣和上饒地區的德興縣,婺源縣三縣交界處的貧窮鄉鎮建樹鎮有一個美麗而貧窮的村莊---朱家村,朱家村離建樹鎮有十裏路,離景德鎮有五十公裏,離上饒市有一百多公裏,屬於偏遠山區,朱家村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就是村前那沿著水田邊修建的一條窄小曲折的小石板路。
朱家村依山而建,一條小河穿村莊而過,村莊東西長一裏多路,南北有半裏多路,有五百多戶,大部分村民都姓朱,還有少部分村民是姓其他的姓,明末清初時期,朱姓先祖因為戰亂而從安徽遷移到此,所以村莊的房屋都是徽派建築。
在村莊,從村頭到村尾有九棵樟樹,聽老一輩子人講,這九棵樟樹是一條龍參加玉帝宴會,飛過村莊時,累了就趴在這裏休息,因迷戀這裏的絕世美景,而停留在此地,結果就化成了九棵樟樹,這當然是村莊的祖先為了子孫可以大福大貴,而編造的一個神話故事。
村莊的這九棵樟樹也是村莊最熱鬧的地方,特別是夏天,村民們總是喜歡在樹下乘涼避署,甚至晚上還會拿竹床到這裏睡覺,所以說祖先確實聰明也更無私,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而現在的人又有幾個會替後人考慮一下,當年祖先在建村莊時,不僅僅是考慮到了風水,還考慮到了後代子孫的生存發展。
說到風水,許多人認為是迷信,其實不是的,依山傍水是最完美的,朱家村後麵是懷玉山,一條小河從村莊穿村而過,九棵樟樹又是從村頭排到村尾,如果你走進朱家村,就會欣賞到典型的江南古村,小橋,流水,古老的樟樹,以及保存下來的幾棟徽派古屋。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當城裏的孩子還在玩耍,在父母懷裏撒嬌,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候,在農村的孩子已經要上山砍柴下地耕種了,農活不忙時就幫家裏麵喂豬放牛,甚至還學會了做飯,平時孩子們放學後,都會去田野裏割一些豬草回家,當村民們都吃不飽時,家裏麵養的豬就全靠這些豬草養肥了,學校不上課時,家家戶戶就把牛放出來,交給這些孩子們看管。
江南的八月依然很炎熱,在朱家村後山水庫的壩上,一群十歲左右的孩子圍在一個土製的小灶前,一口小鍋裏正在煮著魚,這是他們剛才在水庫裏麵抓到的,這些孩子們放牛時,都會在前一天晚上安排好,那一個人負責帶鹽,那一個負責帶油,那個一個負責帶小鍋,每天把牛往山上一放,這些孩子就開始找可以煮的東西吃,在水庫裏抓魚是最平常的事情,有時,這些孩子會到鄰村去偷一隻老母雞甚至是小狗來煮著吃。
對於孩子們的這些偷雞摸狗的事情,鄰村的人是苦不堪言,卻也沒有辦法,一是因為這些孩子最大的不過十三歲,最小的才七八歲,而一旦鄰村的人找到這些孩子們,那些七八歲的孩子都會勇敢的站出來承擔責任,作為大人們總不可能和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過不去吧,所以最後隻能是罵幾句就離開,二是因為朱家村是周圍三十裏最大的村,除了離朱家村八裏以外的王家村勉強可以和朱家村對抗,其他的村莊根本就不敢找朱家村的麻煩,所以朱家村的這些孩子們在放牛時,經常去鄰村偷雞摸狗摘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