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踏遍青山人未老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

19世紀末,在湖南湘潭韶山衝的一個農民家庭,誕生了一位叱吒風雲、震古爍今的偉大人物。他曾使“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叫“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他,就是毛澤東!

當毛澤東懷著“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滿腔宏願,一雙草鞋,一把雨傘,從韶山衝走出,並以“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氣概,走向長沙,走向安源,走向井岡山,走向陝北,走向崇山峻嶺;當這位命運原先隻承諾他成為一個“教書匠”的長發青年,以他的智慧和膽略,帶領一群滿腳泥巴、滿手老繭的中國農民的兒子,通過28年的奮鬥,用小米加步槍奪取了中國的政權——許多人被這種奇跡激勵了、振奮了。世界為之矚目,為之震撼!

從此,中國曆史的年輪進人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毛澤東時代到來了!他開始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他摒棄了“老大哥”的教條模式,決心把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裏、4萬萬人口、56個民族的泱泱大國,建設成為一個和平、民主、繁榮的社會主義強國。經過艱苦的努力,毛澤東推動了龐大而古老的共和國的變革,使中華民族摘去了“東亞病夫”的帽子。

然而,建設社會主義畢竟是一場亙古未有的事業,沒有任何經驗可供借鑒和模仿;在前進的道路上,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毛澤東苦苦地思考著、探索著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他開始南巡,足跡遍及祖國大地。

毛澤東一生酷愛旅遊,旅遊也是他南巡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青年時代,他就把旅行當作增長社會知識的途徑。1914年,他曾在自已的讀書筆記中寫道:“閉門誕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遊四宇而已。”並說:“遊之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覽眾山小;泛黃渤之海,啟瞬江潮失。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曆昆侖,而其襟懷乃益廣。”1916年和1917年夏天,他邀集同學蕭子升、張昆弟等人,利用暑假兩次遊曆農村,進行實地考察。1919年他第一次去北方旅行,更是大開眼界。他後來回憶說:“我在北海灣的冰上散步。我沿著洞庭湖環行,繞保定府牆走了一圈。《三國》上有名的徐州城牆,曆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牆,我都環繞過一次。最後,我登了泰山,看了孔墓。這些事情,我在那時看來,是可以同步行遊曆湖南相媲美的。”酷愛旅行並遊曆名山大川,使青年毛澤東開闊了視野,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生活,也練就了一副健壯的體魄。這為他後來成功地領導中國革命打下了初步的基礎。

晚年毛澤東,嘔心瀝血地操勞國家大事,雖然不再像青年時代那樣偏愛徒步旅行,遊曆名山勝水,但仍喜愛出巡,尤其是對南方有著深深的眷戀。他依舊以當年“踏遍靑山人未老”的氣概,巡視南方,深人基層調查研究,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足跡遍及農村、機關、廠礦、學校、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