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且黑白兩道劍拔弩張之際,群雄竟忽然聽到了一陣絲竹管弦之聲,音韻悠揚,曲調高雅,不禁令人心曠神怡。美妙的樂曲,搭配上臘寒時節的雪山勝景,宛如置身於仙境一般。
諸路豪傑雖然滿腹狐疑,但也早已如癡如醉。豈料音樂未停,又聽一位女子的聲音幽幽傳來:“此地龍門向日開,西山異景入簾來;石窟造就千佛是,峭壁高添萬聖台;豐肥秀瘦神卓逸,唐楷魏碑書玉篇;故園悠悠如風逝,羈旅何日再南山?”這女子的聲音似水如歌,猶勝,相比之下,已使琴瑟肖笛之曲黯然失色,聽似極遠,好像自山巔白雲間飄出,相隔萬裏;又似極近,仿佛穀底傳音,就在自己耳邊呢喃,總之是聽得清清楚楚,一字不落,兀自曉不得原委。
她是誰,與發起人有無關係?
群雄登時變了臉色,引發了一場騷動,大家左探右望,尋找是何方神聖有如此能耐————至於“隔空取物”、“千裏傳音”的功夫,畢竟隻是一種傳罷了。若是借助傳音效果極佳的固體,外加上深厚的內功修為,確實可以把聲音傳出很遠,但一個柔弱女子,又是怎樣達到這種效果的呢?
在場的千餘人俱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隱約有種不妙的感覺,都在猜測她的身份與目的。柳青更是心疑,思忖道:“‘故園悠悠如風逝,羈旅何日再南山?’這是什麼意思,莫非她想複國不成?”
群雄疑竇叢生,大惑不解,都在等著那女子解釋。豈料她吟誦完那首格律詩後便銷聲沉寂,甚至連音樂也已停止,一切竟如從未發生過一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雄正自焦灼,忽見黑道陣營中躥出一位鐵塔般的大漢,這人骨骼凸起,銅澆鐵鑄,顯然是外門功夫的好手,正是“暗礁島”島主“巨無霸”鐵悍山。鐵悍山縱聲長嘯,須髯戟張,喝道:“哇呀呀!哪裏來的山野村姑,故弄玄虛,隻會躲在被窩裏放屁,有膽的便明亮裏話!”罷哈哈大笑,笑聲響徹山野,震耳發聵,內功修為決不在“頭陀幫”幫主梵吃人之下,原來他竟是個內外兼修的行家。一些武功不濟之人已被激蕩得頭昏腦漲,嘔吐出來。
此間高手如雲,群雄知道鐵悍山是有意賣弄功夫,雖然心存反感,但他確實有非常人之能耐,無可厚非,正所謂“技短不出頭,藝高人膽大”,沒有兩把刷子的人,也不敢嘩眾取寵,於千萬豪傑麵前丟人現眼,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
便在此時,忽聽一人道:“在下孤陋寡聞,不及姑娘才略無雙,還望賜教一二。”他這幾句話時運起了《上林賦》的“楓葉百花功”,夾在千餘人的吵雜環境中,裏裏外外,俱都聽得一清二楚,竟將鐵悍山的笑聲壓了下去。他得輕描淡寫,和平時談話殊無分別,比之鐵悍山強運中氣的大聲嘶吼顯得更為自然,功力孰強孰弱,彰明較著。眾豪傑遁聲望去,但見一個身材頎長,長眉秀目,約莫四十來歲的俊逸男子從俠義道的陣營中慢慢走出,他所到之處,群雄皆側身讓路,足以見出地位的尊貴————原來他竟是“關中四傑”之首孟知秋。孟知秋的江湖綽號叫“獨有千秋”,武功果然有獨到之處,下武學內宗往往“非柔即剛”、“非陽即陰”,少有中庸一派,但“楓葉百花功”則是例外中的典型,它平和中正,源於自然,集植物中的百花奧妙於內,陰陽並濟,屬於極為罕見的武學內功。
但見孟知秋一直走到司徒空身邊,才停下腳步,雲淡風輕地續道:“我等涉世尚淺,兼之遠道而來,未備禮數,姑娘恕罪則個。”聲音清爽開闊,群山回響,讓人聽了不出得舒服。無論在誰看來,孟知秋自降身份,好言寬語,無疑是給足了這姑娘麵子,她若仍不理會,未免忒不知好歹。
果然,群雄又聽到了一陣絲竹管弦之聲,那女子伴隨音律,終於再次發話。隻聽她咯咯笑道:“孟大爺不愧是謙謙君子,知書達理,不像方才那廝粗鄙野蠻。”語氣中竟有幾分挑逗之意。群雄變色三分,此刻大家都在想著同樣的問題:“難道她竟看得見我們,否則怎知是孟知秋在話?她究竟是誰?難道秘籍與寶藏的傳聞、廣布下的英雄帖,竟是由一位女子所操縱?”
孟知秋也是詫異非常,正欲詢問,忽聽“賭博寨”寨主“逢賭必輸”太白三光、“不肖幫”幫主“沒有爹娘”不孝子、“好色寨”寨主“見色起意”金無常、“火燒洞”洞主“三昧妖火”連雲、“烏賊島”島主“橫刀奪愛”霍螳螂、“黑山寨”寨主“一字電劍”褚赫……十餘名帶頭大哥氣運丹田,看準時機,一齊大叫大嚷,終於將孟知秋的聲音蓋了下去。饒得孟知秋的“楓葉百花功”無與倫比,也難以憑一己之力,同時抵禦黑道十餘名高手的內力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