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耶穌之死 (2)(3 / 3)

不知為什麼那些忠誠的衛兵們會離開自己的同胞,許多人都擠進了這間庭審房。

“他說他是王,”他們高聲叫喊著。“就是他親口對我們說他高於一切法律。”

現在,在耶路撒冷高聲呼喊的所有愚蠢的指控,更加瘋狂地充斥在每一個角落。

希律立刻意識到,如果不盡快主動采取行動,這裏馬上就會引起一場暴亂。而犧牲一個被人們唾棄的臣民要比冒險丟掉自己的王位更劃算。

他立刻下令:“逮捕他,把他化裝成他偽裝的國王的樣子,然後送到比拉多那去。”士兵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找出來一件髒兮兮的舊鬥篷,給耶穌披上了。兵丁們雙手押著他,帶到暴躁的群眾麵前,一起去前去見比拉多。

也許一個有足夠勇氣的人會前來解救耶穌,但是,比拉多最多隻是有一些好心。他曾經與妻子談過這樁案子,他妻子勸他要對耶穌寬容。但是,耶路撒冷隻有一支小小的守備部隊,猶太公會的議員們步步逼入。

在這個關鍵時刻,撒督該派重新與法利賽人結成同盟。他們是一群政客,宗教的興趣在他們眼裏排在第二位。他們對恢複耶穌自由的後果感到無比恐懼,因此,他們決定為自己的政權利益必須犧牲掉耶穌。他們含含糊糊地給比拉多暗示,許多秘密報告正準備送到愷撒那裏,為了詳細敘述這裏發生的事情,以及他的總督是怎樣公開與帝國的敵人站在一邊的。

這就意味著比拉多會丟掉自己的飯碗,比拉多妥協了,他作出讓步,讓大祭司和他的眾多朋友們有權隨意處置他們的犧牲品。

公會召開會議,共同商討處決耶穌的最好方式。按照慣例,罪犯應該被士兵用大石頭砸死,但是,耶穌情況特殊,他死的方式必須帶有巨大的羞辱感。

處置逃跑的奴隸是被釘在十字架上處死的,掛在十字架上,直到他渴死。會議最後決定采用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方式處以死刑。

擔任行刑任務的是四個羅馬士兵以及一個軍官,他們一把抓起耶穌,讓他站起來。他們又把那件髒兮兮的鬥篷披到了他的肩上,一頂匆忙趕製的荊棘冠戴在他的頭上,一個由兩條沉重的木梁釘起來的十字架捆在了他的背上。

他們還要等兩個同時被處死的強盜帶出牢房。

當天下午,他們開始了通往那座已經架好了刑台的小山的可怕行程。山上全是死人的頭顱,因此那個地方被人們稱為“各各他”。

耶穌已經餓了好幾天了,再加上士兵的毒打和鞭笞,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幾乎要走不了路了。路旁擠滿了圍觀的百姓,人們看著耶穌拖著疲憊的身軀艱難地行走,看著他的十字架緩緩地爬上那座低矮陡峭的山路。

喧囂聲漸漸消失了,暴民的憤怒也消了。一個無辜的臣民就要慘遭殺害,人們開始為他感到惋惜,大哭起來。

但是已經太晚了,這場驚悚的戲劇必然要演到痛苦的盡頭。

耶穌被活活地釘到了十字架上,羅馬士兵在他的頭上牢牢地掛了一個紙牌,上麵寫著“拿撒勒的耶穌,猶太人的王”。他們用羅馬文字、希臘文字以及希伯來文字寫下了這句充滿羞辱的話,為的就是讓所有的人都能讀懂。這句話體現了對法利賽人以及撒督該派的侮辱,他們必須要對這件可怕而又不公的事負責。

當羅馬士兵們把最後一顆釘子釘進去時,他們圍坐在一起賭博。百姓圍成一個更大的圈子,在旁邊觀望著。

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隻是出於好奇,另一些人則是耶穌以前的學生,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返回耶路撒冷,為的是在最後的時刻緊緊跟隨他們的主,其中還有幾個婦女。

夜幕馬上就要降臨了,十字架上痛苦的耶穌輕聲嘟囔著一些似乎所有人都聽不懂的話語。

一個好心的羅馬士兵把一塊蘸了醋的海綿,紮在一根長矛的尖上給耶穌喝,吸了醋就會減輕一些被釘裂的疼痛,但是耶穌堅強地拒絕了。

他用盡全身的力氣保留自己的意識,說出最後的禱語,他為把這一切災難施加給他的敵人請求上帝的寬恕。

緊接著,他輕聲說:“好了。”

就這樣,耶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