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0年,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進程中跨出了曆史性的一步,D國天文學家弗雷德裏克·沃倫索拉(VladimirVuorensola)在太陽係邊緣地帶發現一個奇異空間,附近的物體運動規律極為特殊,經過超極計算機的演算分析,推論其中存在一個蟲洞,聯係著太陽係和另外一個未知的區域。
50年後,三大太空技術強國之一的C國首先派出宇宙探測飛行器首度進入該空間,飛行器上配載當時最為先進的量子信號源和常規的太空激光信號發射器,並攜帶幾種活體動物進行生命實驗。進入該區域後雖然激光信號如科學家們假設的情況一下完全中斷,但量子信號卻持續的傳了回來,一年過後C國宇航局發表了振奮全世界的消息,各項探測采集的數據表明,宇宙探測飛行器確定進入了太空中的另一個星係,從多組空間運動傳感器和不同角度日夜拍攝的圖片中,科學家們分析出那個星係存在八個恒星和至少兩千七百個行星,而最令人類激動的發現莫過於在那些行星中有不少泛著藍色的光芒,有可能存在水資源!
新的星係從此被世人稱為巨龍星係,而它處於銀河的哪個位置,天文學家們卻無法從地球上進行觀測和判斷。少數人堅持認為它仍處在銀河之中,並堅持不懈地進行尋找分析。而大多數人認同了另一個觀點,巨龍星係處於銀河之外的宇宙空間,宇宙之大之神奇,遠非人類現階段可以了解。
之後的一百年裏,預感到地球資源即將枯竭的世界各國,向巨龍星係發起了無盡的太空計劃,但終因船體結構、能源以及太空航行等多種技術限製而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2212年,已有許多次嚐試經驗的A國太空署公布重大發現,宣稱巨龍星係中的天體運行結構穩定性遠超太陽係,特別是星係中心區域各行星的運動軌跡相對固定,自轉速率普遍低於地球,幾乎沒有公轉一說,八大恒星的存在將周圍成百上千的行星吸引在相對固定的位置,而大多數衛星卻和太陽係相仿,圍繞著行星進行周期性轉動。
這一發現引起了世人的爭議,說明巨龍星際中的行星上很可能不分春夏秋冬,位置居於中央部分的行星上甚至是不分晝夜的,如果住在上麵就像天上有八個太陽繞著轉!那麼還適合人類居住嗎?但爭議很快有了結果,新的星際中無論怎樣的困難,人類都有辦法去嚐試解決。而呆在地球上,人類科技雖然日新月異,但各種生存資源卻是看著越來越少,照這樣的發展形式終歸是死路一條,與其大家呆在地球上等著資源耗光,倒不如跑出外麵闖開一片新天地,五個太陽又怎麼樣,以前十個太陽還不一樣活了下來?也許傳說不僅僅是傳說,人類祖先就是從外星係進入太陽係的移民!
進入了二十四世紀後,人類社會再次經曆過兩次世界大戰,核武器的使用將原本負荷不堪的地球破壞得更加慘烈,世界格局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許多中小形國家在大戰中消失,隨之而來形成了五大聯盟國。
雖然世界重新保持著平衡,五大聯盟國嚴格限製了大規模破壞武器的使用,但此時大自然所受到的創傷已經無法平複。天上常年積累著厚厚的灰雲,看不到藍天,地表植物沒有陽光的照射失去了生機,大量森林草地枯萎,幾乎看不到綠色。海平麵隨氣候變化上漲了近十米,使幾百年前曾經繁華的濱海城市蕭條一片,看不到人影。再加上地震、海嘯、颶風、暴雨等各種自然災害頻頻上演,有識之士都明白了一個道理,人類已經把地球禍害得千瘡百孔,終於導致自己也呆不下去,外太空移民勢在必行!
有壓力就有動力,有動力就有勇氣,在二十五世紀初期,全力著手脫出困境的人類解決了大量外星移民科技,首先是空氣改造計劃,利用離子分解裝置可以在短時間內分解大氣層中的各種基礎元素,每個裝置可以迅速改造方圓十公裏內的大氣層,使之適應人類呼吸,在外星球批量定位安裝後完全可以滿足移民們對空氣的需要。
接下來是土壤改造計劃,同樣利用離子和磁性裝置可以將外行星的土壤表層改造成適合種植的環境。在試驗中,從幾處外行星取回的土壤,改造後種植的大米和土豆都生長良好,果實經檢測達到了食用標準。
最為關鍵的水質改造計劃也獲得了成功,外行星所帶回的那些疑似水源液體,分解後雖然發現由很多種不明成分物質組成,但其中部分可以確定含有氫和氧元素,經過無數次的分解重組實驗後,人類終於初步研究出淨化外行星水源的方法,不過五大聯盟國在此事上卻各懷私心,沒有將完全的結果拿出來共享,最終導致各個盟國方法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