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權實行以滿族貴族為主體的滿、蒙、漢封建階級聯合專權,政權組織沿襲明代,並創設軍機處,為處理政務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中央集權專製的高度發展形態。一省或數省設總督,各省設巡撫,掌握地方的一切軍政大權。晾設順天府,盛京設奉天府,由中央直轄。全國的政治、經濟製度的確立,促進了清王朝的鞏固,使它得以穩定和發展。
清代城鎮繁榮超過明代。清雍正、乾隆兩帝統治時經濟興盛,商業發達,手工業欣欣向榮。廣大農村集市貿易更力口普遍。人口也從清初的數千萬增加到3億,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
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西沙群島。疆域遼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邊疆的開發和各民族人民經濟文化聯係的加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清代文學藝術在專製主義文化統製下取得了難能可貴的成就。曹雪芹的《紅樓夢》、蒲鬆齡的《聊齋誌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均為優秀的古典小說。清代繪畫有了很高的成就,出現了揚州八怪等著名畫家。
19世紀中葉後,清朝政局腐敗無能,災害不斷,民不聊生,國內發生太平天國、撚軍等起義,同時西方列強紛紛入侵,中國迅速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