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由於貧窮變得更加冷酷和吝嗇,他不給外祖母一分錢。早熟的高爾基覺得自己應當給外祖母多少有點幫助。於是,每天上學前,他便跑到各處去拾破布、廢紙、碎鐵、骨頭等,賣出的錢都交給外祖母。他常常看到可憐的外祖母用手撫弄著他掙來的銅板暗自垂淚。盡管拾破爛遭到學校一些師生的冷嘲熱諷,但是小高爾基發憤讀書,學習成績優異,受到了學校的獎勵。但最後終因貧困而輟學了。
此時,繼父因賭錢、酗酒欠債累累而逃跑,高爾基將病危的母親接到外祖父家。到了秋天,母親便去世了。
在高爾基不幸的童年生活中,也有幸得到了良好的智力開發和藝術熏陶。慈祥、幽默、智慧的外祖母的愛,猶如黑暗中一顆燦爛的星體,輝映著高爾基的童年。她常常繪聲繪色地給求知欲極強的小外孫講述有趣的民間故事,高爾基總是聽得入迷。這使他和民間創作那美妙的詩意和深刻的思想結下了不解之緣,並極大地豐富了他的精神世界。正像高爾基後來回憶時所說:“為迎接以後艱難困苦的生活積蓄了堅定的力量。”
母親死後,外祖父把高爾基送進一家鞋店當“學徒”。這個不足10歲的孩子,實際上成了老板家的奴仆。熬過了一個冬天,慈祥的外祖母又把他接了回去。整個夏天,他常常陪外祖母去山林裏采集草藥和蘑菇。他在大自然的懷抱裏,感到無比自由和歡樂。
秋天來臨了,外祖父又把高爾基送到外祖母外甥繪圖師家當學徒。他又變成了這家遠親的奴隸。小高爾基忍受不了那些繁重的勞役,他逃跑了。從此,這個11歲的孤兒就走進了社會,開始了他獨立謀生的苦難生活。年幼的高爾基在俄國這個黑暗的社會裏,受盡了貧困與淩辱。
想一想:一個文豪的童年沒有陽光沒有溫暖。小朋友,不知道你聽完這個滿是嚴酷的故事你有什麼想法呢?
在沙坑裏作畫的少年
畢加索,著名繪畫大師,1881年生,西班牙人。他一生留下的油畫1800幅,版畫3萬件,素描7000幅,被稱為“美術界的愛因斯坦”。
畢加索的父親是一位畫家,但繪畫收入微薄,他還得去一家工藝學校任職,以養活家。他曾擔任地方美術館的館長。
畢加索的母親,嬌小美麗,聰明過人。
後人研究畢加索的父係祖先,發現他們都具有熱愛藝術、篤信宗教、意誌堅定、百折不撓等性格特點。這些可貴的美德和優點,無一不通過遺傳基因傳遞給了畢加索。
父親雖然在繪畫創作上缺乏建樹,但他教育兒子學畫,卻是絕對的成功。他想出各種方法,巧妙地製作了眾多的形象模型,以引起兒子學畫的興趣。父親還把小畢加索領到戶外,讓他在廣場上專供兒童遊戲的沙坑裏作畫,這樣,畢加索從小就把繪畫當成一種好玩的遊戲,從來未曾厭倦過。
在小畢加索曾經作畫的梅爾賽廣場,有著無數溫順美麗的鴿子,這種可愛的小動物,深深刻印在畢加索少年時期的記憶中,成為他日後創作的素材與靈感的源泉之一。
父親對畢加索進行了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其中包括素描、肖像畫等,因此畢加索自幼形成了很強的臨摹能力,為他日後成為一代繪畫大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畢加索早年練習的畫作,有些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其中有一幅題為《赤腳姑娘》的油畫,作於1895年,筆法流暢,色彩對比強烈,人物形象豐滿真切,散發著濃鬱的生活氣息,令人過目難忘。這幅畫畢加索本人也非常喜歡並看重,一生都保留在身邊。
小畢加索也有令人頭疼的方麵——他從來都不喜歡上學,各門基礎學科,比如算術和寫作,都使他大傷腦筋。他對其他功課毫無興趣,唯一喜愛的就是繪畫,他甚至一向記不清西班牙語的字母順序。
1895年10月,畢加索一家北上來到了著名城市巴塞羅那,父親在一所美術學校任職。那一年,畢加索還不到14歲,但由於他的繪畫水平已達到相當的高度,父親決定,讓他跳級參加“古代美術、實物寫生和繪描”的插班考試,以盡早開始專業化的學習與訓練。這種考試原本限期一個月時間,以便學生能充裕地完成參試作品,但畢加索僅僅用了一天時間便交了卷,而且他的成績是優秀。
畢加索這些蓋有校印的考試素描,至今仍完好無缺地保存著,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天才少年無可否認的技能與水準。判卷的老師們,頓感平生第一次遇到了一位繪畫神童,立即毫不猶豫地錄取了他。
想一想:聽完這個故事,小朋友你想到了什麼呢?如果你喜歡做的事情,你可不能輕易地就放棄了啊!
五歲救場的表演家
卓別林,著名藝術家,1889年生,英國人,後到美國從事電影活動。他在影片中創造的小人物形象,充滿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無情諷刺,曾獲奧斯卡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