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已知的最大章魚是普通的太平洋章魚,潛水員們熱衷於和這些大動物進行搏殺。1973年2月18日,潛水員海根在華盛頓州的夏胡德運河183米深處,用單手以“角力”方式捕捉了1隻章魚,其腕足展開後的半徑是78米,重達536公斤。另有一則報道說:“1896年11月,美國佛羅裏達州聖奧古斯丁的海濱,曾發現一堆重約6~7噸的海生動物殘骸。經華盛頓美國國家博物院化驗,直到1970年才確定那堆殘骸是大型章魚的遺體,估計腕足張開可達61米”。人們也許在感歎章魚之大以外,更要感歎獲得這一化驗報告的時間之長了!
最毒的魚
毒魚可分為有毒腺的魚類和有毒魚類,前者又可稱為棘毒魚類。世界上最毒的棘毒魚類是毒魚由科魚類。它們相貌醜陋但色彩豔麗,是愛打扮的醜八怪。生活在印度、太平洋的熱帶水域中。其中最危險的要算是毒魚由,它有一個很大的毒腺,通過其背部的13根聳立的背棘來放毒,使受害者在6小時內即斃命。它有一個第二呼吸係統,所以它在離水情況下,還能存活10小時以上。它那堅韌的刺能夠刺穿膠鞋底和皮膚。但盡管如此,魚由魚也有它們的天敵,成魚有時會被魚工魚吞吃掉,幼魚則常成為大海螺的美餐。
世界上最毒的有毒魚要算紋腹叉鼻魚屯。1774年有位叫詹姆斯·庫克的船長在他的航海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那天他的助手從當地土人那兒買了條魚,樣子有些象翻車魚,腦袋又大又長又醜陋,由於時間很晚了,所以隻做了魚肝和魚子嚐嚐新,但在早晨3點就發生了中毒症狀,頭昏腦脹,四肢麻木,另有一頭豬則因吃了魚內髒而死亡。這就是一次世界上最毒的有毒魚——紋腹叉鼻魚屯中毒的記載。這種魚分布於紅海和印度、太平洋海域,它的卵巢、肝、腸、皮膚、骨甚至血液中都含有一種神經毒素——魚屯毒素。研究人員還發現:魚屯毒素的毒力與生殖腺活性密切相關,在繁殖季節前達到高峰。如果在這個季節中不慎吃了這種魚,2小時內就可能死亡。魚屯中毒或稱河豚中毒是海洋生物中毒中最劇烈的一種。
最大的蟹
分布在日本東京灣和千葉縣以南的太平洋沿岸的日本高腳蟹,生活在半深海中。這種底棲大型蟹類,體呈紫紅色,頭胸甲形似葫蘆,長40厘米,寬33厘米。螯足細而長,雄的螯足長2米餘,雌的近1米,若把左右螯足敞開,相距可達到3米以上。它是迄今所知最大的蟹。這種蟹是日本的特產,產量高,肉質潔白,味鮮肉嫩,富有營養,經濟價值高,每年加工的蟹肉罐頭銷往國內外市場,深受歡迎。
每年春天4~5月間,是繁殖季節,它們漂遊到水深60~100米的淺海底上,雌雄彼此尋找合適的配偶,一旦物色滿意,雄蟹彬彬有禮地伸出長而有力的大螯緊握雌蟹的大螯長節,它們“握手”時間有長有短,長的可達3~8天。在“握手”的幾天中,它們不活動也不攝食,雌蟹趁此趕快脫殼,這時雄蟹自行鬆“手”相互暫且離開。脫殼完畢,雌蟹蹲伏海底,展開腹部與頭胸甲成垂直狀,準備產卵,雄蟹則再度湊近,當雌蟹大量排卵時,雄蟹立即對排出的卵授精。受精卵附在雌蟹腹肢上發育。剛孵出的幼蟹形狀與它們的父母完全不同,它們行浮遊生活,以浮遊生物為食,從幼蟹到成蟹,要經過多次變態,生長速度甚快,幼蟹到後期,開始移向深水,最後回到半深海定居。
最凶猛的海獸
虎鯨是世界上最凶猛的海獸。它體長可達9米,背中央有一個三角形的極大背鰭,高度達30~40厘米,起舵的作用,或可作為進攻時的武器。它的上下頜每側生10~13個尖圓錐狀大而有力的牙齒,這是掠殺其他動物的強大武器。虎鯨是群居性的海獸,常以三四頭小群或三四十頭大群進行集體捕獵。
據1979年4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道,科學家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海區,發現一群約30頭虎鯨圍獵一頭長約18米多的幼藍鯨,其情景與陸地上群狼圍獵鹿十分相似:“你一口,他一塊”,把一塊塊的鯨肉和鯨脂從這頭藍鯨身上撕下來,集體美餐一頓。這種極為難得的鏡頭,攝影師已經記錄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