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豐富的海洋生物(1)(3 / 3)

大約55億年前,前寒武紀結束,古生代開始。海洋中的生命不斷繁殖增加著。非常低等的生命形式進化成更高等的種類豐富的生物,是進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飛躍。許多年來,地質學家一直對這一現象迷惑不解,他們在化石記錄中尋找其間缺失的聯係。到1964年,地質學家R·C·Sprigg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埃迪卡拉山的古代海灘沙中,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軟體動物遺跡化石。這些化石,數量最多的是一種環形的遺跡,形狀像現代的水母:因此這一時期被稱為水母時代,時間恰恰在古生代之前,距今約6億年。在埃迪卡拉岩層中,還保存著蠕蟲狀動物、奇特的底棲動物和複葉狀生物的痕跡和藏身處。在埃迪卡拉動物群落中,許多生物都很難歸入現代的海洋生物種類之中。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與海膽(棘皮動物)、蠕蟲和甲殼類(節肢動物)有關。而德國古生物學家:Adolf Seilaecher提出了新的解釋。他認為,這些外表奇特的生物與現代種類無關,而是代表著已經滅絕的生命形式,它們脆弱的墊狀軀體易被新生的捕食者攝食。雖然繼這次發現之後,在全球除了南極洲以外的每個大陸上都找到了埃迪卡拉動物群落,但它們似乎並沒有在古生代之前的化石記錄中出現。現在我們還不清楚,埃迪卡拉的海洋生物的滅絕是由於大災難,還是由於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或者隻是被更成功進化的捕食者吃光了。

埃迪卡拉動物群落顯著地說明了在古代海洋研究中采樣所存在的問題。許多年來,地質學家們都是假定,在古生代以前,地球上根本沒有生命存在,這並不是因為有證據表明確實沒有生命,而是因為我們找不到生命存在的證據。在古生代以前,海洋中的生命基本上都是軟體動物,既沒有骨骼,也沒有殼體,要成為化石保存下來,從地質角度來看,是不可思議的。大部分的軟體海洋動物死亡後,沉入海底並很快腐爛。如果它們的遺體由於某種原因被軟泥或沙快速埋藏,那麼,它們能保存下來的幾率就大大提高了。如果周圍的沉積物受到富含矽鈣等礦物的水的衝刷作用,可能會形成含有完整軟體動物遺跡的岩層。如果一種生物具有殼體或骨骼,將更可能形成化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晚些時候的生命更加了解的原因。

模範“丈夫”——海馬

在浩瀚的大海裏,生活著一種形狀十分奇怪的小魚,其頭部酷似馬頭,因而人們稱其為海馬。它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隸屬海龍目海龍科海馬屬。頭側偏,每側有2個鼻孔,頭與軀幹成直角形,腹部凸出,由10~12個骨環組成,就像穿了一副堅硬的甲胄;身體無法彎曲,全身完全由膜質骨片包裹;有一無剌的背鰭,無腹鰭和尾鰭,尾部細長,常呈蜷曲狀;尾部的末端可以自由活動,休息時,利用它纏繞在海藻或其他植物上。

雄海馬腹麵有一個育兒囊,每當繁殖季節來臨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一幕奇特的景象:剛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馬,隨著大海馬的身軀不停地做伸值與彎曲的搖擺動作,然後,大海馬便把這些小海馬一個個從腹部排放出來。其實,生出小海馬的並不是海馬媽媽,而是海馬爸爸。原來,當生殖期來臨的時候,雌海馬就把成熟的卵子悄悄地產到了雄海馬的育兒囊內;雄海馬在給卵受精後,便把育兒囊的口封閉,從此就擔任起孵卵哺乳的重任,帶著這個“包袱”辛苦度日。由於育兒囊內的血管能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胚胎在這裏度過20天左右,便孕育出小海馬了。小海馬在剛開始學遊泳時,若遇到危險信號,還會再進入囊中,而海馬媽媽一旦離開,就再也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