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這一篇裏,我將介紹一下你在意大利時所需要注意的風俗習慣與禮儀規範的具體要點。
南歐的亞平寧半島仿佛一隻巨大的馬靴,斜踩在地中海的邊緣。亞德裏亞海的浪濤,記錄著意大利這個千年文明之國輝煌的曆史。今天的意大利,有米蘭風情萬種的時裝,有舉國為之瘋狂的足球,更有威尼斯曆久不衰的水城風光。在意大利,你會為其豐富的古羅馬文化和曆史遺跡所陶醉。而你所希望的,也許是更快地與意大利人相交往,並且適應其環境。
在意大利,人們對於自己的姓名是很重視的。他們的姓名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名前,姓後。婦女婚後多隨夫姓,也有一些女士用男女雙方的姓。這些都是登記入冊的。在意大利,變動自己的名字是大事,必須由法律部門批準,否則改了也無效。
在具體的稱呼中,意大利人有自己的一些習慣。在較正式的場合,你應稱其全名、全姓,如果是當麵與意大利人打招呼,你最好能在其姓前麵冠以先生、小姐、女士等稱呼。一般泛泛而交的人,那就可以僅稱其姓。如果你們比較熟,則可以一律互稱對方的名字。
對意大利女士,你最好事先弄清其是否結婚,不要想當然地亂稱呼。因為在意大利,女士們是很在乎這一點的。無論你稱已婚者為“小姐”,還是叫未婚者為“太太”,都極不妥當。
你若真沒打聽清楚,那不妨先低頭看其戒指,說不定能給你一些啟示。在意大利,已婚者必定在左手無名指上戴有戒指。不過,定婚而未結婚者也將戒指戴在那裏,你若注意一下就能區別開:此二者在款式上是絕對不同的。你可以事先向意大利人請教一下。
日常生活中,意大利人特別喜歡用一些手勢、表情來豐富自己的語言。例如,要是對什麼事不太清楚,他們往往會有這樣的表情:一邊聳肩;一邊向外伸出手掌,還往往同時會撇撇嘴。
在歐美極為流行的“OK”手勢也流行於意大利,其意為:“好”,或“一切順利”。在中國等許多國家,你若是對人伸出食指,並來回擺動,對方往往必然會大怒。可是在意大利,你完全可以以此手勢來表示自己對人或事的否定。
在餐桌上,你也可以借助手勢與別人進行交流。例如,你如果久等還不見主人開飯,就可以將五指並攏,手心向下,對著胃部來回轉動,那就是告訴主人:“我餓了”。在用餐時,你將食指頂住麵頰來回轉動。它表示:“菜的味道非常好”。
要是意大利人對誰不滿,那他們多會五指並攏,以食指側麵碰擊額頭,這就等於說別人是“笨蛋”。
在那裏,你要是想叫一個熟人過來,可以伸出手,手背向下,向其招呼。切不可反過來,那就成了喚狗的動作了。在這一點上,他們與中國人的習慣正好相反。
中國人常說:“搖頭不算點頭算”。可在意大利,這句話也得打一個問號呢。如果你去那不勒斯,要對什麼事表示否定,那你就不能搖頭,而應將頭向後仰。如果是堅決否定,那最好用自己的手敲自己的下巴。
在意大利,經常有足球比賽。每當此時,人們都成群結隊地去觀看比賽。而在賽場上,球迷們感情豐富,時而狂喜、時而大怒,並且手舞足蹈,盡情傾瀉心中的情緒。
你不要因此以為意大利人愛吵鬧,無教養。隻要你一走進那輝煌的歌劇院時,你就會發現意大利人的另一麵。在那裏,全場觀眾都會靜靜地觀看演出。一些老“票友”則會凝神定氣,輕輕地以手擊節,細細品味。此時,任何一點談話聲都會受到人們的白眼和噓聲。隻有當大幕再次閉攏時,劇場裏才會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意大利的歌劇從古羅馬就有了,在近代,威爾弟等大師又將其發揚光大。它如同羅馬雕塑和建築一樣,被意大利人視為驕傲。你最好能對此做一些了解,不要到時候一問三不知,那樣可就沒人喜歡你了。
與意大利人交往,你一定會為他們熱情、開朗而健談的性格所深深地吸引。他們隻要想到了的,一般都會說出來,通常很少會欲言卻止。在這一點上,正好與喜歡沉默、不愛直接進行交流的英國“紳士”們形成了鮮明對比。
與意大利人聊天時,一旦讓他們的興趣上來了,往往會一瀉千裏、滔滔不絕,令談話成了他們的“獨白”。他們這樣做,其實有利於你盡快地了解他們。在一次談話中,他們往往會把自己的家務、開支、子女、親朋好友、生活苦樂,以及個人愛好、脾氣等,統統都詳細地告訴了你。
所以有人建議,你要想盡快地了解意大利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去傾聽他們的“長篇演說”。
也許是受到古羅馬文化的影響和積澱,意大利人特別喜愛爭論和辯論。朋友相聚,一談到一個問題,常常是你一方、我一派,各執己見,爭得麵紅耳赤。不過,你要是遇上這樣的情況,完全可以放心地去爭一個“你死我活”,而不用擔心是否會傷和氣。
意大利人最喜歡的,是敢於表達自己看法而不人雲亦雲的人。他們爭得不可開交之後,往往會大家再來一杯酒,隨之話題一轉,就又“風平浪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