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一同在室外行走,男士應主動地“把牆讓給女士”,即請女士走在人行道的內側,自己走在外側。這樣做,主要是為了交通安全上的考慮,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汽車疾駛而過時飛濺的汙泥濁水弄髒女士的衣裙。
一位男士與兩位或兩位以上的女士外出行走時,依舊要走在外側,因為他這麼走著與任何一位女士談話,都好似與她們幾位一起交流。要是男士居中而行,雖說威風凜凜,可一旦需要與任何一位說些什麼的時候,都會把後腦勺留給其他女士,使人產生厚此薄彼之感。
當條件不允許同行的男女並行時,通常情況下,男士應請女士先行,自己則走在其身後,並與之保持一步左右的距離。這既是為了避免男士因步伐過大使女士難於跟進,也是為了把選擇“行進方向”的權利讓給女士,由女士決斷應該怎麼走。
不過有時也有一些例外,在開門、上樓、下陡梯、遇到障礙或危險時,男士通常要先行一步,以便為女士開道。
行走中遇到關閉的大門,男士應先走過去,為女士拉開門,請女士首先通過。
上樓時男士先行,是考慮到女士在社交場合多半穿著裙裝,男士在上樓時走在女士身後,一不留神抬頭向上看,會令女士裙底“走光”。
走下陡梯時之所以需要男士先行,則是擔心喜歡穿高跟鞋的女士一旦失足跌倒,沒有什麼好擋住她的。
與女士一同外出,男士應主動幫助女士攜帶較重和難拿的物品,如手提箱、旅行箱、文件夾、不穿的大衣等等。
但是,不能要求幫助女士拿她的坤包,因為其中通常裝有化妝品、衛生用品等婦女常用之物。所以當男士要求為女士效勞而再三遭到拒絕時,是不宜勉強的。女士之所以這麼態度堅決,一定會有她自己的理由,善解人意的男士是不應該“熱情越位”的。
在大門口、樓梯口、電梯間門口以及走廊、樓梯、人行道等比較狹窄的通道上遇到女士,男士不論是否與對方相識,都應側身相讓一步,請對方先行通過。
陪伴女士一起乘坐公共汽車或火車時,男士應首先登車,設法為女士找一個座位,然後再替自己尋找一個盡可能靠近她的位子。假如找不到,則應站在女士身邊,以方便照顧對方。要是對號入座,應請女士靠窗而坐,自己坐在外側,這樣上下車的人不大可能幹擾到女士的休息。
在車上,有座位的男士一般要向後來無座的女士讓座,而不管認不認識對方。
乘坐小轎車時,男士應首先走向汽車,為女士拉開車門,照顧女士先坐進去,自己方可上車。抵達目的地之後,男士則需要先下車,以便為女士拉開車門,協助其下車。
在許多國家裏,參加舞會、觀看演出時,檢票員原則上不會檢查女士的票,換言之入場券應是男士負責出示的。
入場之後,男士應立於女士身後,協助其脫下外套,然後代為存放在衣帽間裏。
在舞會上邀請舞伴,應當是男士請女士,而由女士決定是否同其共舞一曲。
出外用餐,男士應幫助女士落座,即先把椅子從桌下輕輕拉出來,待女士就座時再輕輕把它移向餐桌,然後自己坐在女士左側或是對麵。
點菜時,應先把菜單遞給女士,由她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而付賬則是男士的不多的“特權”之一。除非女士堅決要求自己“買單”,就沒有什麼例外。隻有當身邊的女士拿起餐具進餐時,男士才能加以仿效。
在西方正式的宴會上,通常女主人是第一順序。其他賓客要做的事情,就是隨她跟進。西方的女主人在正式的宴會上是不必動手操勞的。
當有女士在場時,是不允許男士吸煙的。他即使是問一下女士是否介意自己抽一支煙,都是不應該的。
在西方國家裏,我國的男士應當像紳士一樣地照顧周圍的女士,而我國的女士如果遇上外國男士友善地為自己效勞時,則應當大大方方地表示謝意,而大可不必懷疑對方居心不良,或是表現得扭扭捏捏,顯得自己沒有見過世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