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篇 海外購物的你(2 / 2)

在國外選購商品時,一定要弄清其具體價格後再下決心。

在國外,不同商品的價格差異甚大。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段、不同的購物環境中,同一種商品的價格絕對不可能是同一副麵孔。所以你在購物時,一定要做到知此知彼,“對症下藥”。

每逢聖誕節、複活節或暑期等重要節日、假日,國外的大部分商品往往會大打折扣。在這種大降價時理智地選購一下,能占不少便宜。

此外,在某種商品的銷售淡季,它也會適當地降價,這同樣是你的一個機會。

國外百貨公司裏的商品,基本上是明碼標價,不還價錢的。不過與高檔豪華的購物中心相比,這裏的商品往往可能會便宜不少。

在小商品市場上,特別是在地攤上,購物是可以討價還價,由買賣雙方共同協商價格的。但是,那裏能落地還錢的前提,可能是漫天要價,你可一定要提高警惕。

在國外購物,少不了要比較一下同一種商品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

根據一般規律,商品的價格往往與當地的生產水平和消費能力有關,與人們的收入也不無關係。

舉例來說,泰國的黃金飾品比我國便宜得多,美國的轎車也是如此。然而在那裏,衣物、食品卻要比我們國家的貴不少。

同樣道理,你要是在俄羅斯買皮貨、望遠鏡,通常不會吃虧。

此外,地區性的價格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例如,同是羊毛衫、牛仔褲,中國的比美國的便宜,美國的又比西歐的便宜。這筆賬,是你一定要算清楚的。

在這裏,最應該告訴我國讀者的一點是:在歐美地區,許多國家商品的標價並不是“名副其實”的。換言之,僅僅按照標價付款,你往往是難於拿走想買的東西的。

在歐美,顧客在購物付款時,除了要交納商品上標明的價值金額,同時還需要交付一筆數額不等的消費稅。這筆錢,大約是商品標價的5%至15%。

例如,在美國買一件標價50美元的領帶,你實際上可能要交60美元左右。

當然,國外的消費稅是針對在本國消費的消費品征收的,對於外國人則有著不同標準的退稅規定。外國人隻要出示護照和所購買的物品,通常就可以在國際機場或商場等地領取退回的稅款。退稅能使消費者在國外購物時省下不少錢,隻是各國關於退稅的具體標準和形式往往有所不同,在購物過程中,還需要你自己提前去了解清楚。

國外的商場為了多做生意,把顧客奉為“上帝”,不許售貨員說一個“不”字。所以售貨員大都能夠善待顧客,並且熱情服務。

對於售貨員的禮遇,你應當表示感謝,而不要刻意為難對方。如果與售貨員發生了糾紛,不要與之爭個麵紅耳赤。直接找其上司去理論,才最聰明。

在大型商場購物之後,隻要有充分的理由,如商品的功能不全,式樣不合適,而且商品保存完好、未經使用,就可以到原購物地點更換或退貨。如果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更有理由這麼做。隻要不是吹毛求疵,是不會遭到拒絕的。

除此之外,在一些國家購物時,你還應當注意其各自的特點。

在一些西方國家,由於人們普遍信奉基督教,所以星期天通常要去教堂做禮拜。因此,你不要指望在星期天可以去逛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

有的國家為了表示對上帝的虔誠,甚至以立法的形式禁止商場在星期天正式營業。

例如,在泰國,除了大百貨公司和書店的商品明碼標價,而且“言行一致”以外,其他地方商品的標價隻是一種裝飾。後者往往會高出實際價格的兩三倍。你要是不敢在那種地方大膽地討價還價,最好是什麼都別買。

在突尼斯買東西,不論你怎麼問、怎麼挑,售貨員都不會表露出絲毫的不耐煩。即便你挑揀了半天,什麼也沒買,對方仍會對你以禮相待。但你絕對不能對他們抱怨商品“真不便宜”,“太貴了”,因為他們對此種說法最為反感、最不可以接受。

在西方,高級時裝價高無比,卻又是人們在某些正規場合不得不穿的。要是想得開,就不必打腫臉充胖子,不用去購買與自己收入不相稱的東西。那裏有不少出租服裝的店鋪,什麼場合穿的衣服,都可以租到。與買衣服相比,租衣服當然便宜得多。需要之時,你不妨到那裏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