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裏巴人”更需要“陽春白雪”(1 / 1)

“下裏巴人”更需要“陽春白雪”

據《孝感晚報》等媒體報道:2月17日,孝感市首屆建築“抹灰工”文化節在建築勞務之鄉——孝南區陡崗鎮隆重舉行,數萬農民工朋友和孝感等周邊城鎮的市民到場觀看了大型文藝表演和抹灰高手技能比賽,現場一派盛裝節日的氣氛,那可真像又過了一個熱鬧年!

抹灰工這種“下裏巴人”,竟然成功辦出如此“陽春白雪”的盛大文化節,著實讓很多人開了眼界、長了見識,也讓人相當詫異!在傳統的思維中,文化節是啥?那是文化人忙活的廟堂盛事。而以抹灰工等為代表的農民工群體,無非就是農忙下地幹活、農閑進城務工的代名詞,他們給人的形象一般就是忙時出體力賺錢、閑時上桌打麻將,和文化節那種貌似高雅的東西似乎是沾不上邊的。但孝感市抹灰工文化節的喧天鑼鼓,卻打破了這種慣常思維,讓我們不得不靜下心來細細掂量:誰,更需要陽春白雪?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於將文化符號標注在“城市”、“精英”、“高端”等特定的標簽上,同時也習慣性地忽略農民(農村)、城市底層、社會邊緣群體等“白皮書”大眾。但是,前者已經先天性地占據了文化高地,陽春白雪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得之既易,而且往往不加珍惜;而恰恰是後者,由於其生活或者工作環境,他們本身大多是文化的絕緣體,所以文化、文藝、文學這些再自然不過的東西,於他們卻往往是一種奢侈。是他們不需要嗎?不!抹灰工文化節的盛況,就足以說明其受歡迎的程度和熱度。是他們不吸納嗎?不!孝南陡崗的抹灰高手技能大賽和文藝公演現場的萬眾翹首,就足以說明他們的強大學習和接受能力。隻能說,放眼國內很多地方,我們的一些文化精英們更多地把注意力和目光瞄準了自己,瞄準了高處,而忽略了最廣闊的低處的下裏巴人。

當然,我們也很欣喜地看到:近來已經有一部分機構和個人俯下身姿、先行一步,走出書齋走下殿堂,和民間開始了有效的互動。無論是文化下鄉、文藝走基層,還是“三萬”進鄉村、文化進社區,都讓身在低處的民眾切身感受到了陽春白雪的點點光輝。不過,我們也不能奢望一個農民工文化節或者一場大型活動,就滿足了老百姓對文化的潛在渴望。隻有春風常化雨、潤物總無聲,才是下裏巴人真正需要的陽春白雪,才是普羅大眾真正喜愛的文化春天。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