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送別與僧孽(1 / 2)

待二人情緒稍稍平複,黃道誌兄妹走到近前。黃靈兒首先開口道:“譚大哥你可要速去速回,別讓小丫姐姐等到頭發白了都看不到你的影子?”沒等譚晉玄開口,黃道誌教訓妹妹道:“有你這麼說話的嗎?你這不是咒你二姐一輩子當個老姑婆嗎?”譚晉玄忙道:“行了,靈兒妹妹這也是心切之語。我保證,隻要事情告一段落,我肯定返回。孔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再者還有紅顏翹首企盼。”

黃靈兒聽後,哼了一聲道:“但願如此。”然後就退到旁邊。黃道誌望著譚晉玄說道:“譚兄,該講得話都講過了,臨別之時,我為譚兄彈上一曲,聊表心意。”於是,後退兩步。這裏是山間小路,石頭路麵,恰巧此處地勢高聳,沒有水跡。黃道誌盤坐於地,從身後琴盒中拿出古琴,置於膝上,輕撫雙手彈出了一首極其優美的歌曲,同時黃道誌也一展歌喉深情的唱道: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沒錯,這就是黃道誌前世的弘一法師李叔同大師的音樂代表作《送別》。這首歌曲流傳甚廣,被譽為二十世紀最美的歌詞。現在黃道誌演繹起來,雖然達不到天籟之音,繞梁三日的程度,但由於是他有感而發,外加琴道技藝高超,反而更能打動人心。幾人聽後,久久無語,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最後,譚晉玄雙目熱淚盈眶,不勝感激的說道:“黃兄,這是小弟平生收到的最好的禮物,令我銘感五內,無以回報。隻能道一句,高山流水遇知音。黃兄,後會有期!”言罷,略一施禮,上了坐騎。黃道誌兄妹三人一直相送出八九裏,譚晉玄回首說道:“黃兄,你們請回吧,不要再遠送了,願你們多珍重。”說罷,絕塵而去。黃道誌遠遠嚷道:“譚兄,一路順風啊!”兄妹三人目送著遠方幾人的身影,直到望不見才悻悻返回。

第二天,看著走過身旁的張老二,黃道誌把他叫到近前,柔聲問道:“怎麼前幾天沒見你過來呢?”張老二答道:“你家來了客人,我哪好意思打擾?隻得在自己家學武修文。”黃道誌笑道:“行,挺懂事。我剛剛收了個義妹王小丫,你要管她叫二姐,知道了嗎?”張老二恭敬答道:“是,我會讓靈兒姐介紹我們認識的。”黃道誌接著說道:“另外,你靈兒姐新收了個學文的弟子就是那個小狐狸楊康,你以後也應該相識一番。說起來,你靈兒姐算得上是文武全才啦,你有空應該多向她請教請教。”

張老二皺著眉頭答道:“知道了。”心裏卻想:難道是阿誌哥懶的教才這麼說?結果等見了黃靈兒討教了下詩書,簡直是打破了他的原本認識。過去總是聽人說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原來這句話純屬放屁。現在看來,男的能幹的,女的照樣能幹,也不比男的差。於是從那時候起,開始對黃靈兒心悅誠服,等以後的日子見了小狐狸楊康,看到他對黃靈兒崇拜的眼神,更是加深了這種認識。

過了好幾天,黃道誌兄妹才從情緒低落中恢複如常。看著王小丫和黃靈兒姐妹倆有說有笑的樣子,黃道誌徹底放下心來。畢竟女子不動情則已,一動就會用情至深。要不前世有人說,女人是感性的動物,男人是理性的動物,還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