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們預計的往返時間是兩個月,在京城再呆一、兩個月,趕在中秋前回來。
要怪,隻能怪這個時代交通不方便吧。
不過旅程辛苦,當作觀光也能接受。
見他們答應了,張誠福很高興,又不好意思地解釋:“你堂姐這性子,若不拿話壓著她,是真的治不了她的。”
“如今她有了身子,我又要幹活,宇兒確實缺少照顧,而我更怕的是宇兒讓你堂姐教不好,都說三歲看老。”
“因此我想讓他這幾年多在季家住著,跟著煜兒一起成長,等性子定了我也安心些。”
說到底,就是怕季月兒那性子會影響到孩子,雖然季月兒是季家出來的,但季家真的隻出了這一個極品。
看小煜兒長得多好,再看季朵兒多懂事。
張誠福怕自己疏於教育,就想著近朱者赤,這樣的想法雖然無奈,也確實是好辦法。
但也虧他仍然選擇信任季家人。
就衝他最後這翻坦然解釋,季青燕決定將小宇兒也留在身邊多一年教導。
她不能將別人家的孩子一直留在身邊,但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伴。如今也還不能上學,但又正是學道理、定是非觀的時候。
群體教育很重要。
“姐夫要信得過,讓小宇兒在京城呆到明年,明年大堂嫂生了,我們回來吃滿月酒時送回來。”季青燕把話攤開了說。
“我跟堂哥也說好了,小煜兒會跟著我到明年再回來。小煊兒還太小我就不帶了。”
“如此甚好,多謝!多謝!”張誠福一聽連忙作揖,一點沒遲疑。
季青燕看得詫異,心裏不禁想,這堂姐夫不會就是衝著她來的吧。
雖說古代人並不是不重視自家孩子,也正是因為重視,才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
張誠福知道兩個小舅子和小姨子能長這麼好,還跟他們與季青燕親近有關係,村裏少女閨女們也是,季青燕在他們之中的聲望是很高的。
再看開朗活潑又懂事的小煜兒,自然就生起了讓自家兒子跟著他們成長的心思。
若能在季青燕身邊呆上一年,就像找了一個好啟蒙先生,可比錦衣玉食還強上百倍。
真是可憐父母心。
隻不過這話現在還不能說,免得季月兒當場就鬧起來,甚至引以為要挾生事。
因此下午離開時,張誠福就將小宇兒留下來,讓他在外婆家住著,省得回去搗蛋沒人管著。
季月兒本來反對,但張誠福卻喝斥一句:“你先管好你自己和肚子裏那個吧!”
季月兒便不作聲了。
就這樣,張誠福將兒子留下來,想到過幾天兒子就要去京城,一年不能見麵,心中很不舍,臉上卻不敢有絲毫流露。
隻是抱了又抱,叮囑又叮囑讓他聽外公外婆舅舅和姨姨他們的話。
季青燕看了心中很是感慨,若季月兒稍微懂事一些,她也可以看在親戚份上妥協一點,關係也不至於這般惡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