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近來說,有了更多的糧,他們與和天下的生意才會有更大的利益空間。
往遠來說,學童長大多結交一些誌同道合的同窗,以後若是結伴入仕,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在家裏不知外麵事,走到外麵就會知道,同鄉、同窗、朋友夥伴的重要性。
這些方方麵麵的問題,王村長和耆老們自然是都商量過了,他們隻能先收著別人村裏的學童,現在就要麵臨兩個問題。
如何安置寄宿借讀?以後是否繼續接收更多學童?
村裏最合適的地方,隻有村塾,退一步也是雲林新屋。
雲林新屋是村裏唯一與村塾相鄰的村裏人家,家裏本來就有學童,還有季青燕姐妹在家照看著,空房間也多,吃住都不成問題,是最方便的寄宿之地了。
但若隻是這般也不會讓村裏糾結為難,特地找雲林商量。雲林心裏想多給些幫助,但並沒有一口答應,而是回來找季青燕聽她決定。
“有心向學還是要支持的,萬一其中就有以後的狀元呢,若是因為無處上學而錯失,可不遺憾嘛。”季青燕聽了點點頭,態度上是表示支持的。
不過……寄宿確實是個大難題,村裏人想的還是吃住問題,她想的更多。
“讓送學童來的村裏出具文書,寫明孩子姓名、年齡、父母品行、家庭情況可寫可不寫,但要有孩子讀書成績和品德表現,若是搗蛋欺人的,壞了學風不好。”
“同時孩子入村要有各村郎中同來,和咱們村郎中一起查下身體,健康的無事,若有什麼不健康的情況或是身體弱的也好及早發現。”
“若在咱們村水土不服病倒了,引起誤會就不好了,這麼多孩子住進來可是要擔責的。”季青燕到是不拒絕接收孩子,畢竟她是在一千多人的大學校裏念書的。
“咱們村有條件也不要阻攔想讀書的孩子,家境不好的孩子束修少點也無妨,咱們村供得起幾個先生,若能多培養出幾個童生、秀才,也是福報。”
“至於寄宿問題……我有個主意。”季青燕說到這裏頓了頓,便想到一個主意,把他拉到一邊繼續小聲交談。
“我不知道這世界的縣學是怎麼安排的,但可以取我讀過學校的經驗,就算把附近村子的學童都收了也收得下。”
“好,你是說建宿舍、食堂,再安排宿管、飯管統一管理?”隨著季青燕的解說,雲林挑眉心情放鬆下來,露出了笑容。
他自是聽過季青燕說起過往的,對她的成長、讀書、生活、家族都有不少了解了。
“嗯,張先生為人忠厚儒雅、性格沉穩,聽說他家是隔壁鎮轄下哪個村子的,村子裏也種著兩畝地,妻子小四歲,為人本份勤勞。”
“他有一子一女,兒子和雲揚差不多大,女兒像小花差不多,家中也有老父母,他是二房,大房為人也忠厚仕善,不然也供不出他這個老秀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