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兩天,季青燕都在廚房用小灶慢火少油嚐試著做煎餅幹,結果做出了雞蛋軟餅、雞蛋硬餅、雞蛋蔥油餅。
就是沒有做出自己想要的餅幹,但仍是把一屋幾個孩子歡喜得直蹦跳,姨姨進了門就是有好吃的!太好了!
最後季青燕隻能選定小圓形雞蛋硬餅繼續深入研究,選擇厚薄、大小、不同醬料調製以及火候的控製,最後做出比較接近脆餅口味的硬製餅幹。
雖然這時候早就有了酥糕、硬餅、發餅等吃法,但她做的仍是特例,孩子們歡喜,大人同樣很興奮,因為做出來就意味著天福酒樓的分紅又要增加了。
每出一道新品,生意必然會火爆好一陣了。
而且經常出新品,也不怕同行競爭,經營風格都不一樣,就算有人模仿得了經營方式也模仿不出新品口味,沒得比。
轉眼就到了回門的日子,這邊習俗是成親後第四天回門,比南方還晚一天,也剛好是五月初十。
如今桃花坳的人已不會盼著集日去鎮上賣糧賣菜或是采買日用品了,有錢隨時能去,有需要就去。
因此今天大家依然各自忙碌著自己的事兒,走在路上看見季青燕挽著雲林的手臂往季家二房走,都不由停了下來打招呼。
“大姑娘回門啦!”
“嫁了人就是不一樣了,越發漂亮了!”
“快回吧,你大伯家早就到了,高興得和自家閨女回來了似的。”其實比自家閨女還高興呢。
雖然聽著怪別扭的,季青燕還是一一微笑打著招呼。在這邊沒嫁人是閨女、嫁了人就改稱姑娘了。
比如誰家的閨女如何如何,誰家的姑娘怎樣怎樣……
現在別人說起她,就不會再說季家二房的大閨女,而是季家二房的大姑娘了。
此時正是上午,不早不晚,小夫妻親昵地走在回娘家的路上。
雲林背了一隻背簍,背簍裏放著幾匹布料和其它禮物,手中還提著一隻竹籃,裝著昨天下午買回來的肉和今天早上下網撈回來的大魚。
如今住在河邊撈魚確實方便了許多,用小網就能撈幾條了。
但河邊沒有像洗衣那一片的淺水區,沒法下腳,季青燕也不敢在這邊下水捉魚,不然得招來許多人跟風了,太危險。
下網還行,大家各憑本事不搞作弊小動作,多下兩網,撈上幾條是幾條。
此時籃子裏裝的是十斤肉,手指還勾著草繩係住的兩條大魚,另一手還被小媳婦季青燕挽著,雲林也不嫌麻煩,寵媳婦沒話說。
季青燕也背了隻背簍,一手挽著雲林手臂,另一隻手也提了一隻小籃子,裏麵裝著早上做出來的雞蛋餅幹,一路有著掩飾不住的笑容。
她有幾天沒見著妹妹們了。
嫁到雲家四天,她也沒出大門,就在家裏幹點活兒、做點吃的,也沒親戚可走,唯一算得上親戚的大姐雲霞一家還住在家裏沒回呢。
到不是雲霞和張四郎不想回,隻是孩子們哭鬧著不肯走,而這幾天在收糧,張四郎是走關係才報上名入了股,不留在這邊幫忙一下怕村裏別人家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