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青燕一直忙到天擦黑時才匆匆煮了半鍋綠豆皮放了肉沫、青苔和蔥花,就讓大家用大碗盛了,每人一碗算是晚飯。
夜黑之後,季成和王平和才過來了,他們自然是受雲林所托過來的。
一方麵是了解她這邊的籌備情況,一邊是傳達雲林的思念。說白了就是雲林想她了但是不方便過來,就一直在嘀咕她在幹什麼……
當然他們來了兩人,還因為另外一件事,也是過來的主要問題。
“我們都商量好了,明天就去附近村子收集信息,兩人負責一個,直接去找村長。按送糧到糧行的價,我們上門去拖,也就是給人家漲了三文錢,這價錢不低了。”
“而且明天不是過節嘛,糧行也會放假,咱們趁的就是這機會。雲林哥說了,咱們先不以什麼糧行的名義,就說桃花坳收糧,順便把綠豆、黃豆、玉米、糯米、小米都定下來。”
“這半年來我們都是自家去收的黃豆,附近村子都知道咱們桃花坳收這個賺錢,不會多問。再說了,糧行也不見得把這些粗糧都收了,咱們都收有優勢。”
“雖然我們不知道都收了是不是都能賣出去,但雲林哥這麼說了,我們隻能過來問問燕子姐,是不是這樣?”
“嗯,可以都收來,我再琢磨琢磨這些粗糧能做什麼,我認為做吃食和糕點比直接賣糧要強。”
“而且村子裏也不會主要種這個,數量肯定不多,就酒樓也能消耗掉,但是都收顯然能讓大家更樂意把糧賣給咱們。”
季青燕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雲林哥的用意,這樣更具競爭力。
“咱們都可以比集上的價錢多個兩三文,上門去收還省了他們辛苦運到鎮上的時間和精力,何樂不為?”
季青燕放了話,季成同王平和都是眼睛發亮,價錢上有優勢,收糧當然也就有優勢。
糧行的收糧販子們每年到了收割季節就趕著驢車四處收糧,為了一文錢還要還個半天,挨村串走著,一天也不見得能收走多少糧食。
但他們做的就是零碎收糧的生意,轉身加價賣出去,賺個差價。說白了小糧行和雜貨鋪差不多。
隻有大糧行才會直接派管事接洽村裏,統一收糧,就像胖老板那樣,一走就是一支馬車隊伍。
當然這樣的大糧行一般都不樂意派車隊出來,因為運輸和人力消耗不起,寧願多出兩、三文錢讓人家自己送到糧行去。
如果是進村收的,價錢上肯定壓得低,得把運輸成本算進去。
這是利弊都有的雙向交易,看自己選擇。
但是財大氣粗的季青燕卻要用送到糧行的價來上門收糧,還不得把農家人給樂死?
三人又討論了一下明天去聯係哪幾個村子、現收現結的操作方式。不過成了家的明天都要回娘家,隻有還沒成親的被派了出去。
季青燕進屋拿了半筐散錢和小額銀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