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萬物之春(1 / 2)

看著一壇一壇的貨都被馬車拖走了,村裏人心癢癢地都忍不住想種蘿卜了。

種糧食一年一季,稻麥輪流種也就是兩季,種蘿卜一年能種十個月,三個月差不多就能收獲了,這幹蘿卜絲越輕的卻越貴,都抵得上他們的豆筍了。

然而,季青燕卻說接下來要種棉花和紅薯,一下就如一盆冷水兜頭澆下,瞬間讓他們卻步了。

是啊,季青燕和雲林買了這麼多地,就算是貧地可被他們利用起來,也不會沒有收獲,尤其是不管種什麼,他們顯然不是瞎種,都是有收貨方的。

相比半年前,大家對他們的佩服已經越來越深信不疑了。

就在半年前還會有些不服,背地裏閑話幾句,甚麼有些眼紅。如今自知完全沒得比,也就安份許多了,那些婦人也學會了沉默。

轉眼蘿卜地重新耕完,種下了棉花,又接著墾那些空了一冬的地,準備種紅薯了。

季青燕是不會下田去幹活了,都是季老爺子領著大房父子抽空來墾地,雲林父兄得空也會來。

哪塊地種什麼,都是季青燕早就規劃好的,大家得空兒就耕出來,有事兒忙就走,也不趕時間。

甚至後來有不少村裏人也會自發幫忙,畢竟他們家的地太多了,光靠幾個人、兩條牛還是很慢的。

季青燕看著越來越多的人表達友善,想到一年前家裏存糧隻能挖野菜那會兒,也是有不少人家送點粗糧、小菜、窩頭給他們的。

那時大家隻是從牙縫裏擠一點百家飯給他們充饑,是原始的善心,如今經常幫忙幹活,則是回饋她過去的幫助。

為此季青燕作為回報,讓大家準備在田坎子上套種紅薯,這與收了麥子之後種黃豆並不衝突。

然後她畫了粗糙簡易的圖紙,讓雲林打製了樣本機器,準備教大家做紅薯粉。

紅薯對土質要求不高,適合新地、貧地扡插,容易生存、產量還高,待秋後收獲了做紅薯粉幹貨。

對於田地明顯沒有她多的村裏人,充分利用田埂土坎子種下來,注意鋤草就行了。然後是種果樹。

村道上有桃,地邊也可以種桃子、桔子、棗樹、自家院子裏都能種,分了夏、秋摘果賣,雖然產量沒有莊稼多,但也不占什麼資源,家裏孩子就能負責摘果。

季青燕要做的賺頭,就如當初下河捉魚、墾地時搬土,都充分考慮到村裏實際情況,合理調動了非正勞力甚至非勞力人員參與。

讓他們也能幹活賺錢,而且不會累到。

就如現在,村裏小閨女們都挽著小竹籃子滿村跑,將桃花摘回來送給季青燕,按籃子為單位來算,一籃子十文錢。

當然季青燕也會教導她們,不可以圍著一棵樹死摘,隻是將枝頭花苞、花朵打薄一些,看著枝頭密集的地方將擠著的摘掉一些。

小姑娘們都很乖巧聽話,到是沒出什麼岔子,最後連王小杏都跑去摘了,十文也是錢呀,自己攢私房爹娘不管的。

而小少年們則在中午或傍晚背著背簍組隊四處去尋找野菊蒿,季青燕論斤來稱兩文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