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前途無量的人工關節(1 / 1)

現今,醫學技術的發展,已經使許多事情成為可能。比如,當關節受到外傷、骨腫瘤等受到損害而無法恢複功能時,可以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1938年,國外用鈷鉻合金做成一個杯子套在股骨頭與髖臼之間,獲得活動的髖關節。1940年,國外首先應用合金鋼製成人工股骨頭,並獲得成功。以後陸續應用合金鋼、不鏽鋼、鈦合金、陶瓷、塑料、矽橡膠等材料製造人工關節。近年來,又研製了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人工關節。這種材料是一種很好的生物醫學工程材料,它與人體的軟、硬組織都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彈性模量與骨相近,彎曲強度和抗壓強度都很好;材料的表麵可製成一定的空隙度,有利於人體組織與其長成一體。它比重小,耐磨損,成本低,是很有前途的人工關節材料。

目前,人工肩、肘、腕、指(趾)、髖、膝、踝關節已在臨床上廣為應用。用得最多的當屬人工髖關節,效果也最好。

膝關節的活動度大,既能伸展,又有一定的旋轉活動,它的功能比髖關節複雜。目前的人工膝關節,都沒達到生理解剖的要求。根據人工膝關節的功能,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隻有伸屈活動而無旋轉活動;第二類除伸屈活動外尚有一定的旋轉活動;第三類則除伸屈外有充分的旋轉活動,是第三代全膝人工關節。

不論是哪一類人工關節,它們都必須具備以下的基本要求:與人體組織的相容性好,生物化學性能穩定,有足夠的強度、耐摩擦,可以在人體內長期使用,更重要的是要滿足關節的功能。為此,對於每一個關節構件的形狀、大小、配合情況等,都要精心設計,以滿足不同年齡、身高病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