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從1995年至2001年,我在《鹹寧日報》等地方報刊上先後開辟“向陽湖文化人采風”和“話說向陽湖——城外專訪”專欄,曆時7年之久,創下了鄂南迄今為止持續采訪時間最長、涉及文化領域最廣、專訪對象名氣最大、發表文章篇目最多的紀錄,在鹹寧引起了“轟動效應”,不少文章還在首都及全國各地報刊上發表或轉載。

1997年和200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將專欄文章結集,先後推出《向陽湖文化人采風》(張光年題)上、下兩冊,當時的負責人陳早春和聶震寧兩位出版家對此書的麵世給予了大力支持;責任編輯柴誌湘先生做了許多聯絡工作,為我的第一部專著順利出版付出了艱辛勞動;著名書籍裝幀藝術家張慈中先生別出心裁,設計了清新淡雅的封麵。此後,《人民日報》、《中國政協》、《人民文學》、《光明日報》、《讀書》、《長江文藝》和香港《文學報》等10多家報刊紛紛發表消息和評論,周巍峙、蕭乾、李琦、戴文葆、任繼愈等老前輩紛紛來信祝賀,許覺民、崔道怡、胡德培、王春瑜等評論家及時撰文推介。這種種關愛,至今溫暖我心。

回想當年邊寫作邊出書的“特殊優待”,感覺真好,也一直鞭策著我再接再厲。2004年初夏,承蒙鹹寧市委知人善任,調我主持市新聞出版局工作,不久我去濟南參加總署召開的一個會議,其間有幸結識武漢出版社社長彭小華,彭兄獨具慧眼,主動提出同我合作,推出一套“向陽湖文化叢書”,並建議我將《向陽湖文化人采風》上、下冊合二為一,重新包裝,配以大量采訪現場照片、題詞書信及老照片等。借此機會,我將全書加以修訂,改書名為《話說向陽湖——京城文化名人訪談錄》,其中包括對冰心等眾多“五七”戰士和曹禺等文化名流的專訪102篇,列為“叢書”第一本,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佟韋熱情題寫了書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時至今日,在本書采寫的人物中,有三分之一的長者已經去世,他們精彩的談話成了“生命的留言”,寶貴的題詞已是“名人的絕筆”,慈祥的麵容定格為“永恒的微笑”。鹹寧文化史從此留下了一筆難得的精神財富,中國當代知識分子思想庫也因此填補了某些“空白”。欣慰之餘,我的壓力和動力與日俱增,新世紀以來,又先後在《人民政協報》、《武漢文史資料》、《湖北檔案》、《楚天聲屏報》、《南鄂晚報》等報刊開辟有關專欄,並胸有成竹,將一部接一部地編寫出版新的專著,以回報老“五七”戰士們的關心,廣大讀者及友人的熱心和親人們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