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竣工,穿梭於海峽之間的新型高速列車——“歐洲之星”即以它的高速、舒適、經濟和安全成為旅客喜愛的交通寵兒。
這種由法國公司研製的高速列車屬於第二代高速火車。最高時速每小時300千米,比法國東南部高速火車的時速提高了30千米。時速提高的奧秘在於在牽引、空氣動力學、製動係統等方麵采用了新技術。新設計的自控同步牽引機車簡化了設備,提高了牽引力;子彈頭式的流線型列車使運行阻力減至最小;新式製動盤可以使車速提高。另外,列車還裝備了先進的計算機係統,駕駛室的主機與各列車的計算機連成網絡,隨時傳遞信息。
“歐洲之星”的舒適性使旅客讚美有加,它精心設置了懸浮減震設備和低噪聲的空調設備,各包廂寬敞明亮,頭等艙更為豪華,每人擁有一個小“沙龍”。
“歐洲之星”的安全可靠性也是有保障的,它不僅繼承了第一代高速列車原有的安全係統,而且另配置了計算機監控係統。至於在海底隧道內的運行安全,在海底隧道設計時就已考慮周全了。因為海底隧道的直徑為76米的鐵道通道有兩條,通行列車的往返分上下線運行,兩條平行的主隧道相距30米,因而永遠不會發生相撞或者脫軌之類的事故。在隧道中一旦有其他事故,還可以利用中間直徑48米的服務隧道將旅客疏散。
這種現代化的“歐洲之星”外觀秀麗,車身上印著三條黃色的流線條和一顆黃五星,三條線代表字母E,而E是英文Europe歐洲一詞的第一個字母,其意義不言自明。
在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修成之前,從歐洲大陸到英倫三島的交通隻有靠飛機,在海峽上也可以靠輪渡,不過那更加費事。“歐洲之星”通車後,它往返於倫敦、巴黎和歐盟總部布魯塞爾之間,並把歐洲其他國家的高速鐵道網聯結了起來。以巴黎和倫敦之間的交通而論,乘“歐洲之星”全程隻需3小時,而乘飛機,雖然飛行時間大約隻有1小時,但是巴黎的戴高樂機場和倫敦的希思羅機場均在郊區,而且乘飛機要提前1小時到達,再通過安全檢查等有關手續,所花費的總的時間有時要超過3小時。再從安全性和舒適性而言,飛機還是難以與高速火車相比。至於價格上的競爭,高速火車、輪渡和飛機之間肯定會十分激烈的。
“歐洲之星”運行於不列顛與歐洲大陸之間,把歐洲共同體聯係得更加緊密,帶給旅客的是快捷、舒適與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