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想拋出一個談話的主題,舞劇的盈利模式,往下一順,就開聊舞劇電影,結果被瘦弱男給了一劇場的概念,我迅速的做出了反應,這公司自己有劇場。
我還是沒忍住問了一下:“劇場!”
鮑總為我解惑道:“沒跟你說呢?正好聽聽你的意見。我們公司現在要投資一個劇場,正在初始階段。”
瘦弱男真誠的問我:“您有什麼想法?咱們交流一下。”
我沒把自己當外人,問了一句:“想怎麼投資劇場呀?”
鮑總直接說:“不瞞你說,我們想新建一個劇場。”
我說:“什麼規模?”
瘦弱男說:“就您看現在什麼規模合適?”
說著,鮑總招呼職業女給我兌了一杯茶。
我說:“劇場我還真不太熟,就撿我知道的說,我知道的要是您也知道,您就直接給我叫停了,咱們翻篇。”
瘦弱男客氣的說:“您說吧!”
我說:“北京的劇場大大小小的我是沒數兒,咱沿著長安街看一條線兒,從東電視台的大劇院,能演出能錄像,電視台還有資源,估計一般晚會和什麼活動這兒合適,畢竟能直接製作視頻了。往西一點兒,有一個小劇場,這個太精了,觀眾區能升降,金碧輝煌,小劇場裏數,估計算是硬件兒了不得的了,人家一般的小型活動這兒最好,發布會什麼的,這劇場在酒店裏頭,還配套餐飲。接著往西過了二環,大戲院,看演京劇,這兒還真不錯。還往西就一點兒向北一拐,有一酒店配套的劇場,開會用的。往西有一音樂廳,環境真不錯。長安街中段兒上,有一大劇院,那是一劇場群體,若幹劇場而且是演什麼的都有。再往西還有音樂廳,弄純音樂的。往西過了西單是一老建築的劇場,座位也不少舞台也不小,就衝著這建築物絕對不賴。往西有一碩大的體育館,一直發揮演出的功能,一般做大演出大演唱會什麼的,再往西到頭兒,人家廠子裏有一劇場,這個不錯,劇場好座位多舞台夠大周邊環境也好,就是稍微遠點兒。”
我點了一根兒煙,我覺得沒誰煩我。似乎聽的都挺認真的,關於劇場的問題,備不住是一考題,人家那兒有答案,隻不過是看看我的。我得接著說。
我說:“二環三環沿線,東二環開始建國門橋到東直門橋,有一旅遊專用的劇場;有一音樂劇那公司做的劇場,這個夠大;有一東直門的劇場,這個很棒,後台一進門兒,就能看見一列表,表裏有在劇場演出過的各大知名團體的名號,都是世界級別的,劇場夠大座位夠多,後台絕對空曠,舞台有深度有寬度,什麼演出都能做,這個還能有錯嗎?往下是二環邊上,人家學校門口有一演話劇的劇場,學校老用著。二環內美術館那邊兒的劇場是演話劇的。順著二環走有一個歌劇院,小點兒,但是歌劇、音樂劇、話劇,什麼都能演,二環內胡同裏有幾個小劇場,演小話劇的,看的是個意思,一般都是幾十個座兒的。還有演播大廳就不說了。二環裏邊還有演京劇的,這個還就真不錯!二環外有一體育館,現在演出用的少了。二環到西直門,有一大劇場,好用極了,觀眾席夠大座位夠多,演什麼都行,舞台也夠大,這個還是觀眾席大好,一場演出能多買票,這劇場是搶手的。西直門出去有體育館還有一小劇場,小劇場也就活動一下用。”
我接著說:“來一圈兒三環。咱看三環國貿開始,東三環外有演雜技的劇場,東三環東四環中間兒有一個小的劇場群,模式絕對不錯,就是劇場小點兒。東南三環邊兒上有一劇場不錯,座位舞台都行的。北三環有一大劇院,錄像用的多。西北三環那邊有一個人家幹藝術的單位的劇場。南三環有學校的劇場和劇院的劇場好幾個。忘了一個,西單往南還一個劇場群,演話劇的多。還落下一個,南二環內有一個最適合演舞劇的劇場。就數到這兒吧!要不然就沒完了。這麼多的劇場,功能上演什麼的都有了,活動的,京劇的,音樂會的、舞劇的、話劇的、歌劇的、雜技的、曲藝的都沒算上。”
我看了看眼前的人,還都在聽我說。
我說:“這個是劇場間競爭激烈後分工逐漸清晰的表現。這就得說演出產品還算是不少,消費者也不少。但是就這樣看一下,您要建一劇場,您什麼風格怎麼跟人家區別,您選什麼地兒,反正四環以內是夠滿了。”
我等了一下,看誰也沒有接我話的意思,實在是有點兒幹。我本想在關於劇場的話題裏來個亮相,結果自己懷疑自己是班門弄斧了。我問自己,往不往下說呀?這時候,就是沒誰接我的話,我一咬牙,往下!
我又說:“我以為。將來一定是劇場比功能和服務的年代,一定是比較誰牌子亮。我還以為,將來就演出而言一定是純商演越來越多,觀眾買票越來越多。避開競爭,您就四環外,找一有路的地兒,所謂有路就是得有公共汽車,有地鐵最好。東北四環外好一些,人氣兒足。地兒有了就是找特點,我覺得演出功能而言現在劇場該有的都有了,這就不想了。劇場群不錯,但是這個得養著,太慢。所以嘛!都弄小劇場群。還得但是,我說的劇場群,這個的思路是對的。順著這思路我提三個問題。問題一是,誰是劇場的消費者,就是誰掏租金的,畢竟租金收入是劇場本身的主要盈利模式,結果當然是演出團體或者是演出經濟機構了。好了,憑什麼演出機構選擇您這劇場,專業性這個有競爭,租金低這個其實租金都差不多,服務好其實各個劇場服務都不錯,我的答案是,座位多。票賣的多這是好事兒呀!這個劇場租金不變,演出團體多賣票賣低價票,這個是現有劇場改變不了的,畢竟現有的劇場加不了座位了。這個是優勢一。問題二,有了多座的劇場,也就喪失一部分小劇目和一部分活動用地的盈利,怎麼辦?本著劇場群的概念,弄一小劇場。一大一小兩個劇場這就成了。小劇場發揮最大功能,什麼都能幹,自己運營,辦展覽、開會、錄視頻、做小成本小劇目,盈利的同時聚集人氣兒。問題三,就是誰是劇場的上遊,怎麼和上遊鏈接。劇場的下遊好弄,可以甩給票務公司,自己弄也可以,就是組織免費的活動。劇場的上遊我覺得就是演出團體,演出經紀機構,院團和自運營演出項目的演出公司或者是項目組。他們到了劇場最需要的是什麼?這麼說吧!投資一個演出項目,排練是少不了的。所以我覺得排練廳很重要。劇場一大一小,得配有兩大兩小的排練廳。有的是劇團遠道而來直接排練演出,有的是幹脆演出項目的排練就租用你的排練廳了,跟著就租用你的劇場了。排練廳可以配套送,可以當場地租用,估計肯定有長期租用的。商演用大劇場賺錢,零錢用小劇場收,除此以為還有排練廳的盈利和排練廳的附加價值,何樂而不為哪!再者說了,演員跟你這排練廳泡著排練,對於一個劇場本身來講是獲取了資源,還聚集了人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