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成書時間:16世紀(1570年左右)

體裁:長篇神話小說

版本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版

書海領航

一、作者簡介

吳承恩(約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他生於一個由“兩世學官”沒落為商人的家庭,少年聰明,以文才聞名於一方。他喜歡博覽群書,特別是愛讀野史逸聞。但他科舉很不得誌,屢試不中,直到四十多歲時才被補為歲貢生,做過短期的浙江長興縣縣丞。生活十分清貧,始終以賣文為生。他的詞作、書法都很好,但由於家貧流離,沒有流傳下來。他對黑暗的社會現實深感不滿,蔑視權貴、孤高身傲,於是,借神魔鬼怪故事來影射現實社會。

吳承恩在71歲時才開始寫《西遊記》,花費了多年的心血和精力才著成這部宏篇偉著,除了《西遊記》之外,還有後人輯集而成的《射陽書稿》等集子。

二、作品簡介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的代表作,它的成書方式是在有一定曆史根據和民間廣泛流傳的基礎上,由文人搜集整理而成。

唐僧取經是曆史上一個真實的事件。唐貞觀年間,僧人陳玄奘為了研究佛經本義,不顧禁令,偷越國境,費時十七載,經曆百餘國,跋涉幾萬裏,從印度取回佛經657部,震動中外。回國後,玄奘奉旨口述所見,由門徒輯錄成《大唐西域記》,介紹西域諸國的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資源,打開了人們的眼界。在以後的近900多年裏,唐僧取經的故事不斷流傳下來。到了16世紀70年代,吳承恩根據民間傳說和流傳下來的唐僧取經的故事,經過藝術加工,最終集成了這部規模宏大、離奇神異的不朽巨著,使其成為一部具有鮮明大氣色彩的神話小說。

《西遊記》全書共一百回,作者以唐僧為首的取經故事為主幹,以孫悟空形象為中心,按照孫悟空的來曆(前七回)、取經的緣由(八回至十二回)、取經的過程(後八十回)為提綱來構造整個小說的框架。前七回寫大鬧天宮的故事,突出地塑造孫悟空極富叛逆精神的英雄形象,寫得十分精彩,有聲有色。第八回、第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奉旨、唐僧出世、魏征斬龍、太宗入冥等故事交待取經的準備、取經的直接緣由。第十三回至篇末,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功德圓滿。取經過程是全書的主體,表現了孫悟空等掃蕩妖魔鬼怪的鬥爭精神。

小說以凝重的浪漫主義手法,充分發揮了神話小說的特點,憑借想象恣意展開故事情節。全書以自由熱情的筆調渲染奇異的事物和非常的情節,充滿著神奇美麗的幻想,“大鬧天宮”出現了勇敢無畏的齊天大聖,隨即引出“西天取經”的大故事,需要一個掃蕩妖孽的孫行者及助戰的豬八戒與挑擔的沙僧,然後大故事中套著小故事。“大鬧黑風山”,鬥得昏天暗地;“高老莊招親”八戒露醜:“三調芭蕉扇”,悟空既吃苦頭又大顯神通;“三僧大戰青龍山”,從地上打到天上,又戰至海底,才降一魔又出一怪,克了一難又遭一難,而且妖魔手段各個不一,各有各的看家本領,各有各的獨家兵器。唐僧師徒四人在跋涉險山惡水中不斷地麵臨妖魔鬼怪的挑釁和詭計。故事一個比一個扣人心弦,一浪高過一浪,緊張離奇,變化莫測,極具藝術魅力。書中百般鬼神,千般情節,萬般景致,翻開小說隻讓人覺得光怪陸離,奇妙非凡,不僅唐僧師徒難得喘息,即使讀者也是才鬆了口氣,又得捏把汗:西遊故事高潮迭起驚險迭出。這其中的精彩,不但成年人愛讀它,少年兒童也會愛不釋手津津樂讀。

三、作品的主題思想

在《西遊記》中,作者強烈抨擊了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及統治階級的凶狠殘暴,表現了鮮明的反抗精神。不論是天宮地府,還是西天龍宮,均是肮髒齷齪的世界,這正是人間醜惡現象、腐敗現實的真實寫照。而那些神靈佛道,表麵上神聖威嚴,實則是衣冠禽獸,同妖魔鬼怪沒什麼兩樣,二者狼狽為奸,上下勾結,純是一丘之貉。像唐太宗遨遊地獄,判官竟敢私改生死簿,表明陰間地獄同樣有賄賂行為。再如唐僧師傅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西天,不想如來手下的弟子阿儺、伽葉竟然還向他們索要錢財,沒有錢財就不給他們有字真經。這與佛教口口聲聲宣揚的不貪財的宗旨可謂大相徑庭,也說明極樂世界並非什麼淨土。

小說還熱情歌頌了孫悟空的反抗精神和叛逆精神,讚揚了他不畏艱難險阻、頑強與妖魔鬼怪作鬥爭,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戰鬥精神,並批判了唐僧對邪惡勢力的妥協和軟弱無能。

四、需識記的內容

1.《西遊記》是一部長篇神話小說,帶有浪漫主義色彩。

2.《西遊記》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同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

3.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與《紅樓夢》。

4.《西遊記》是吳承恩的宏篇巨著,除《西遊記》外他還寫有《射陽書稿》。

5.《封神演義》是與《西遊記》齊名的長篇神怪小說,閱讀《封神演義》。

五、人物形象分析

從某種意義上說,《西遊記》的成功,固然離不開驚險刺激的故事情節,但更取決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波瀾起伏,在矛盾鬥爭中展現並發展人物性格,是《西遊記》刻畫人物藝術的顯著特色。據粗略統計,《西遊記》人物約750人。其中天上仙佛、山神土地、仙童玉女約260人;陰間鬼王鬼使、水中龍王蝦卒約80人;各處妖魔頭領走卒怪將約200人;人間帝王將相、僧道百工約210人。全書女性人物不多,不到100人。書中人物近三分之二是騰雲駕霧的神仙或妖魔,他們在虛無縹緲的天庭、地府、海底龍宮或西方淨土、魔窟妖穴等典型環境中出入或作祟。而所有這些人物又極富藝術特色,他們扮演不同角色,紛紛登場,使故事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尤其是在孫悟空和豬八戒身上,作者融入了自我對於人性的深刻理解,從而有極其強烈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