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昭平十一年。
北齊皇帝昏庸無能,朝野奸臣當道。
彪勇大將軍李兆臨回京述職,得知百姓民不聊生,對皇帝勸誡無果,遂和左相張逢遠密謀發動政變。
同年秋,李兆臨登基,改國號為華,定年號崇景。前左相張逢遠居功,被封為鎮國王,尊享榮華富貴。
然而崇景帝居安思危,生怕養虎為患,設置近身機構錦衣衛親軍都指揮使司,私下為有功之臣羅織罪狀,挨個誅殺。
崇景六年,鎮國王張逢遠被錦衣衛暗中帶走,數日後被冠以謀反罪名淩遲處死,全家五十二口人無一幸免。
自此,當年參與謀反的有功之臣全軍覆沒——錦衣衛功不可沒。
到其子康乾帝執政時,錦衣衛權力日益膨脹,淩駕於任何機構之上,下設經曆司以及南北鎮撫司,各地校尉、力士多達五萬餘人。
指揮使杜衡更是人人忌憚,老奸巨猾,為了向康乾帝邀功,不斷製造冤假錯案,枉害忠良。
言官崔某人看不慣,上書彈劾杜衡,沒幾日就病死在家中。朝野裏流傳,有人在崔府見到了暗中出沒的錦衣衛。
一時間人心惶惶,談杜色變。
康乾帝因病駕崩後,皇三子李源登基,改年號為光宏。
光宏帝少年英雄,胸懷遠略,遷德妃之父牧慶海為左丞相,同時下令查辦杜衡,將其人頭懸掛在菜市口示眾。
杜衡死後,朝野一片清明,百官拍手稱快。然而錦衣衛群龍無首,各股勢力開始明爭暗鬥,尤以指揮同知張居淼勢力最盛。
由於前車之鑒,對於新任指揮使的任用,李源很是慎重。錦衣衛身份特殊,又恰逢革新換血,所用之人必須膽略過人且忠心耿耿。
見光宏帝愁容遍布,牧慶海進言:“皇上,我朝正直用人之際,老臣鬥膽舉薦犬子牧容為指揮使,為皇上分憂解難。”
李源一襲龍袍端坐在案,聞聲後眼神一亮,這才想起來還有一個良將未用。
牧家獨子牧容剛及弱冠,常年追隨彪勇大將軍戍守邊關,曾率領三萬鐵騎擊退過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年紀輕輕就已經是戰功顯赫。
先帝萬壽節時,兩人曾有一麵之緣。李源對牧容印象深刻,隻覺得他那一雙丹鳳眼很傳神,舉手投足間風采奪人,壓根兒不像是常年習武之人。
牧慶海在這個時候舉薦自己人,無非是不忍小兒常年遭受風沙之苦。李源心知肚明,索性做個順水人情,“牧丞相真是朕的及時雨,牧容胸懷遠略,出任錦衣衛指揮使可謂是資曆深厚。朕即刻下旨,詔牧容急速進京。”
牧慶海大喜,叩首道:“臣,謝主隆恩。”
同年六月十六,聖旨宣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牧容資曆深厚,為人清心寡欲,剛正不阿。今特封其為正三品錦衣衛指揮使,賜大紅貯絲麒麟服、鑾帶、繡春刀,欽此。”
接旨之人豐神俊朗,身著一襲玄色錦繡袍,頭帶青玉發冠。清俊的麵龐溫潤如玉,一雙深邃的眸子長而媚,更為他平添了些許陰柔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