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聰明的鸚鵡(1 / 1)

“你好!”“歡迎光臨!”

叮叮和當當繼續往前走著,忽然聽到這樣的聲音。

什麼人說話?叮叮和當當順著聲音望去,沒見到說話的人,卻見到了幾隻小鳥。

“鸚鵡!”

“八哥!”

叮叮和當當同時睜大了眼睛喊,但心有靈犀的狀況並沒有出現。

叮叮說:“小尾巴啊小尾巴,平時看你也沒這麼笨,連鸚鵡你也不認識了嗎?”

“小豆芽,到底誰笨還不好說呢。八哥也會說話的,鸚鵡和八哥有什麼不一樣啊?”當當問。

“不知道。不如我們變成鸚鵡去看看吧。”叮叮笑著說。

於是兩人又各伸出一隻手將萬能電子魔盒高高舉起,高喊“魔力千機變”。萬丈光芒過後,樹枝上多了兩隻可愛的小鸚鵡。

鸚鵡又名鸚哥,它們以其美麗的羽毛、善學人語的特點,為人們所欣賞和鍾愛。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一般以配偶和家族形成小群,通常棲息在林中樹枝上,自築巢或以樹洞為巢,食漿果、堅果、種子、花蜜。

鸚鵡聰明伶俐、善於學習,經訓練後可表演許多新奇有趣的節目,是馬戲團、公園和動物園中不可多得的鳥類“表演藝術家”,深受大眾喜愛。它們可以學會各種技藝,如銜小旗、接食、騎自行車、拉車、翻跟頭等等。事實上,它們的“口技”在鳥類中的確是十分超群的,但這隻是一種條件反射、機械模仿而已。這種仿效行為在科學上也叫效鳴。由於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因而它們沒有思想和意識,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在英國曾經舉行過一次別開生麵的鸚鵡學話比賽,其中有一隻不起眼的非洲灰鸚鵡得了冠軍。當時,人們揭開裝有這隻鸚鵡的鳥籠罩時,灰鸚鵡瞧了瞧四周道:“哇塞!這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鸚鵡。”全場為之轟動。幾天後,興奮的主人請了許多貴賓到家中慶賀,籠罩一打開:“哇塞!這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鸚鵡!”全場嘩然。一心想著聰明的鸚鵡會說“哇塞!這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貴客!”而博得大家喝彩的主人十分狼狽。由此可見,鸚鵡學話不過是一種條件反射,而且詞彙量也有限。

訓練鸚鵡說話,首先要使它和人親近,對人沒有恐懼感,然後才能開始教它。每天要給鸚鵡充足的水和食物,保持清潔,使它精神愉快。調教鸚鵡,以清晨為好,因為鳥在清晨較為活躍。訓練時的環境要安靜,要有耐心。人的發音要清晰,不能含糊。選擇的語句也要簡單明了。每次隻能教一句話,數天反複教這一句,直到鸚鵡學會,學會後還要鞏固。在它沒有熟練前,千萬別教第二句。否則,會把鸚鵡搞糊塗的。當所教語句較長時,可以分段訓練。在教鸚鵡說話時,如果發現它不注意聲音而專門注意人時,人就應該藏起來,隻要發出聲音來教鸚鵡,這樣,鸚鵡才會專注學語。平時教話時,人也不應太靠近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