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已經傳唱了許多年,它以優美的旋律歌頌的王二小的感人故事更是影響了一代代人。
1929年,王二小出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王貴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給本村大地主劉文勤扛活謀生,母親王張氏給人做針線活,全家四口擠住在本村奶奶廟中。王二小原名王禾,據說父親起這個名字的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樣茁壯成長。因為王禾排行老二,村裏的人都叫他王二小。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災,莊稼都被洪水淹沒,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那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第二個年頭,逢此天災人禍,一時間“無村不戴孝,處處有哭聲”。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餓先後去世了,從此無依無靠的他開始了逃荒的生活。
這年5月的一天,曆經長途流浪的二小因饑餓昏倒在了路邊,被狼牙口村委會主任搭救。後來他被安排到一個劉姓大戶家放牛。當時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獨立師老一團的騎兵連就駐紮在這一帶。二小喜歡馬,常到騎兵連去玩,和八路軍戰士混得很熟。
二小雖然很內向,不愛說話,卻是個非常聰明、機靈的孩子。騎兵連的吳連長非常喜歡他,常常給他講八路軍打仗的故事,留他在隊伍裏吃飯。漸漸地,二小對抗日戰爭有了一定的認識,很想像八路軍一樣參加戰鬥,把鬼子趕出中國。因此他積極加入了兒童團,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村外有一個大山坡,是一片好大好大的草地,碧綠的青草間開著朵朵小花,美麗又安靜,二小就在這片山坡上放牛。1942年10月25日(農曆九月十六)早晨,13歲的二小躺在草地上,望著藍藍的天空想:沒有鬼子該多好,老鄉們就可以在這樣美麗的地方安心耕種、生活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看見有好幾十個鬼子正從狼牙口向範莊旺村走來。二小大驚失色,要知道,那邊的山溝裏隱蔽著八路軍的後方機關,還有不少鄉親在那裏,萬一鬼子摸進那條山溝,不僅八路軍的後方機關要受損失,鄉親們也將在劫難逃。可是這時候跑回去報信已經來不及了。
正在著急的時候,他猛然想起來,為了粉碎鬼子這次進攻,淶源抗日政府已將二十多名傷員和糧食轉移了,為了保護後方機關和群眾,騎兵連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嶺子上。二小冷靜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進埋伏圈,讓八路軍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後,二小便唱起了山歌,故意暴露自己。正在山穀裏瞎撞的鬼子兵一發現二小,就把他從山坡上抓來,讓他帶路。
為了給八路軍爭取準備時間,二小故意領著鬼子在山裏轉圈。狡猾的鬼子很快就起了疑心,鬼子頭拔出戰刀威脅二小。二小心裏很鎮定,卻裝出害怕的樣子,對鬼子說:“那邊有條路,穿過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說:“你撒謊,你想騙皇軍。”二小說:“你們不信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看他年齡很小,認為他肯定不會耍什麼花招,便相信了二小,跟著他繼續走。
於是,王二小帶著鬼子從西北溝鑽了進去,把他們引向八路軍埋伏的所在地石湖旮旯。其實這是一條死路,翻過巨石就到了路的盡頭,兩旁的坡頂上就埋伏著騎兵連的部隊,監視著腳下山穀裏的動靜。
可是,二小帶著鬼子走到這裏時,四下裏卻出奇的安靜,沒有一點風吹草動。“難道我們的人沒有發現鬼子?”二小心中著急起來,眼看著鬼子已經全部進了山穀,再不打就來不及了!就在二小不知所措的時候,“砰”的一聲槍響打破了沉靜,埋伏著的隊伍大喊著“殺鬼子啊”衝了下來。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時才知道上了當。
二小想趁鬼子驚魂未定的時候向灌木林跑去,可這時,暴怒的鬼子軍官朝他舉起了刺刀,二小躲閃不及,被刀削去了右手的五個手指,他疼痛難忍,還沒來得及痛呼,鬼子的第二刀就已經刺向了他的胸膛,凶殘的鬼子把他甩到了巨石上。
槍炮聲中,八路軍個個英勇善戰,隻用了一袋煙的工夫,就全殲了這股敵人。戰鬥結束後,鄉親們找到二小,把他放到擔架上抬到了村裏。吳連長一聲聲喊著“二小,二小”,鄉親們也痛哭著喊著“二小,二小”……可是二小安詳地閉著眼睛。他再也聽不到鄉親們的呼喚了。
“他的臉上含著微笑,他的血染紅藍藍的天。秋風吹遍了每個村莊,它把動人的故事傳揚,每一個老鄉都含著淚水,歌唱著二小放牛郎……”
王二小為救助鄉親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的精神仍然活著,而這首歌謠也將會永久地被世人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