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怪哉》的緣起(1 / 1)

大半年前,李夏恩兄跟我說起,想集中做一類奇聞怪談的專題,取名叫《怪哉》,看了策劃,覺得很好玩,想著可以做成一本數字雜誌,定位為“中國第一本誌怪讀物”,名字就叫《怪哉》。

對那些奇奇怪怪的人和事,我們大概有著共同的特別興趣和熱衷,於是我們拿東方道士、陰陽師和西方狙魔人作比較,拿山海經和希臘神話對比類似的異獸形象描述,如相柳與八岐大蛇、海德拉,神侃各個民族傳說中的妖怪形象……

半年來,我們就這樣不時神聊胡侃,最後是議出了一大堆選題。然後,我們覺得,這個雜誌可以開張了。前麵說的那些,我們都將在此後的刊物中一一呈現。

但同時我們一致認為,我們想要做的,決不是那種不著調的低端靈異故事雜誌,就是火車站和地攤上幾塊錢一本的鬼故事。雖然,我們的《怪哉》定價恐怕還沒它們高。

我們對這本雜誌的期許是,以精致的文字,講述一個個懸疑迷離的真實故事。傳說的結尾,有的有了真相,有的依然真假難辨,有的永遠不會有真相,尊重故事本身便是。

然而,故事之外,我們也有另外的著力點。因為,那些我們想要呈現的奇聞怪談,無論人和事,它在幾十上百年廣為流播,乃至人人皆知的過程中,必定有著一種共通的社會心理,在支配著人們不斷將之複製、擴散。如九頭蛇形象在世界各民族神話傳說中驚人相似的形象,其背後有著人類怎樣的共同心理,甚至具有唯一性的濫觴、原型?

又如第一期,我們關注的是那些曆史上著名的“複活者”,關於他們死而複生的傳聞,大多並不靠譜,事實上僅僅是傳說而已。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們為什麼能在人們的心中不死?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人們覺得他們可以不死,仰慕,惋惜,或者同情。因為他們曾是亂世英雄、曾是絕世紅顏,生前已是傳奇的存在,也就是英雄情結和美女情結。類似的傳說本源追索,將使得雜誌有了社會心理學、文化心理學層麵的些許價值。

這是我們設計這本雜誌時的聊可小小自得之處:在“悅讀”的同時,還能讓各位可以稍稍放慢腳步、駐足片刻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