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讓孩子遠離“帶毒”玩具(1 / 1)

從小到大,玩具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夥伴”,當長大成人後,玩具依然會在某些特定的時候成為我們回憶童年時寶貴的記憶。然而,家長們可曾了解,現在有很多玩具,其生產商為了自身利益考慮,全然不顧安全性,而將一些含有危害孩子身體健康成分的玩具生產銷售,從中牟利。

人們將這些玩具稱為劣質玩具。通常情況下,劣質玩具中含有的有毒物質也可引起相應的急性危害,少量接觸往往不會引起急性中毒,但長期接觸可出現各種異常表現,如含鉛的玩具被小兒誤咬或咬碎吞入體內後,鉛可通過胃腸道吸收,產生相應的毒副作用。含有的鉻對皮膚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炎、鉻瘡和鼻中膈穿孔以及損害肝、腎。

因此,為了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家長們在滿足孩子對玩具的喜愛之情的同時,更要牢牢把好安全這道防線。

網絡上有這樣一則報道:某地區接到一起發生玩具中毒事件,其中3名4~10歲的小孩因玩耍“生命球”,相繼出現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昏迷等症狀。經醫生診斷顯示,這些小孩均為苯中毒。

孩子們的父母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給當地工商執法部門,執法人員立即趕到銷售“生命球”的該街道某文具店,現場查獲了玩具上千件,均無標識。

據介紹,“生命球”玩具裝在青黴素針藥瓶大小的小瓶裏,五顏六色如豌豆般大小,橢圓形的是母球,圓形的是公球,一元錢可買3瓶。商家宣稱,將母球和公球一起放在水中“喂養”,一天換一次水,一周後可長成乒乓球大小,且可生出小球。工商部門分析,小孩中毒可能源於瓶中浸泡“生命球”的液體——3個小孩由於打不開瓶蓋,都曾用嘴咬。

還有一則同樣是玩具引起的中毒事件:

某幼兒園一位女孩突然出現進食困難、喝水嘔吐的症狀。見此症狀,家長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救治。經過X光檢查,醫生發現孩子的食道已經被嚴重腐蝕燒傷,疤痕堵塞了食道。隨後,醫生進行了擴張手術,女孩的食道才恢複到正常的寬度。

原來,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女孩吸食了塗改液。經相關部門檢測發現,塗改液內含有一種叫甲基環己烷的有毒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進入人體後,將直接導致人體消化道狹窄。

1.告訴孩子,不要玩帶有異味的玩具

挑選玩具的時候,孩子隻圖新鮮有趣,而不會考慮安全因素,因此,需要家長嚴格地為孩子挑選、辨別,買那些無毒無害的玩具給孩子。同時,家長也要教給孩子辨別玩具好壞的方法,比如,不管是布藝玩具還是塑料玩具,隻要能聞到有一股刺鼻的塑料味,就不要買,如果別人手裏拿著這樣的玩具,自己也不要借來玩,因為這種帶有刺鼻味道的玩具往往是化纖產品,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如果兒童聞的時間過長,其嗅覺就會遭到破壞。

2.不要玩有尖銳棱角和填充物不均勻的玩具

有的玩具暗藏危險,除了上麵所說的含毒之外,那些有棱角或者邊角不光滑的玩具同樣是危險品,所以,家長們應囑咐孩子多注意,不要玩有尖銳棱角的玩具。對於那些有填充物的玩具,也要用手摸一下,看看是否均勻,如果有雜物、異物則不要買。

3.看清標誌和標簽

正規的玩具在其包裝盒上都會顯示玩具由哪些材料構成,家長應告訴孩子不要買沒有標簽的玩具。

4.需要注意的其他危險

①噪聲過大的玩具:一般來講,噪聲超過70分貝,孩子的聽覺係統就會受到損害,因此在選擇發聲玩具時,一定要注意噪聲問題。

②有電池的玩具:電池用一段時間就要更換,玩具長時間不用的時候也要取出來,以免電池內的化學物質對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