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征服月球的人們(1 / 3)

“天上有個月亮。浩渺無垠、萬點繁星的天空中,她離人類居住的地球最近。啊,說近,也有38萬多公裏呢,一個人不停地走,也得八、九年……”

坐在宇航車內的阿姆斯特朗半閉雙眼,腦際浮現著小學時老師講述月亮時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向往的神情,不禁微微一笑。人類幾千年的夢想,也許就由他實現,盡管經過專門心理訓練,但仍不免有些激動。他拍了拍坐在身邊的柯林斯和奧爾德林,講起外祖母給他講的中國的美麗神話:後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丈夫從西王母那裏討來的不死靈丹,忽然成仙,奔入月中,成了月精,回不到人間,孤苦零丁,碧海青天,望穿秋水。

“OK,中國人真有想象力!”柯林斯說。“嫦娥沒回來,我們能回來!”奧爾德林補了一句。

“好好幹,說不準在月宮裏還可以見到不死的嫦娥呢。”阿姆斯特朗詼諧地說。三個人一起笑起來。

宇宙車徐徐駛進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場。這裏是阿姆斯特朗奔月的起點。位於美國佛羅裏達州東海岸的卡納維拉爾角,臨近大西洋的墨西哥灣,地處北緯28度26分。在這裏發射航天器,既可以減小火箭燃燒產生的汙染的危害;又可以縮短航天器從發射點到入軌點的航程。前不久,阿姆斯特朗參觀這裏,他佩服科學家們的智慧。他信任他們。

此時是1969年7月16日上午9點。夜雨剛過,萬裏無雲。110米高的三級“土星”5號運載火箭,筆直地矗立在發射場上。好家夥,足有36層樓那麼高,在萬縷金光的照射下顯得分外壯麗。這個銀白色的龐然大物,昨天還立在1.86公裏外的總裝庫內,今天早晨剛用特製的超巨型運輸車,以時速2.61公裏的蝸牛步,垂直移到發射台。並加滿了2,500噸液體推進劑,可供92個大小火箭發動機先後使用,把“阿波羅”11號飛船送到38萬公裏外的月球。由200多萬個零件構成的飛船連接在火箭的頂端,包括有指令艙、服務艙和登月艙。這是阿姆斯特朗他們遨遊太空和登月的工具。

火箭,飛船,發射台。阿姆斯特朗望著,心底油然升起一股不可名狀的滋味。

8年前,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遨遊太空。他挑戰說:“現在就讓其他國家設法趕上我們吧!”美國朝野嚴重不安,科學家們不甘人後。8天後,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正式提出:“用火箭載人登月,再返回地球。”

艱苦的八年零3個月,美國動員了2萬多家廠商,120所大學,400多萬人,耗資250億美元,為載人登月緊張地準備著。1961年5月,宇航員謝潑德乘坐“水星”號飛船,升空240公裏,經受了失重5分鍾的考驗,濺落在大西洋。4年後,懷特坐“雙子星座”4號飛船上天,跨出艙外,用他70公斤的身軀,推動3,400公斤的飛船前進。1966年5月,“勘探者”1號飛船不載人在月球軟著陸,發回數百張照片,探得合適的登月點;1969年5月18日,“阿波羅”5號飛船的登月艙降到離月球表麵僅1.6公裏,對靜海登月點作了進一步探索。這其中,也有令人難忘的悲劇。1967年1月,“阿波羅”4號飛船在地麵試驗,充氧座艙突然起火,富有經驗的宇航員格裏索姆等三人窒息而死。

這次登月,作了充分的準備。阿姆斯特朗從有關的材料中,從教官的口中,從參觀中,所見所聞,他充滿了信心。舉國上下注視著這次登月,70多萬人從美國各地湧到卡納維拉爾角附近地區。旅館滿員,許多人住在自備的帳篷和旅行車裏,發射場附近的巴納納河聚集了幾百艘船艇。靜候,靜候著阿姆斯特朗他們升空登月成功。這些,他們在前兩天的電視裏看到了,3個人著實激動。電視台采訪阿姆斯特朗,他向觀眾說了一句動感情的話;“我相信我一定會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