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瑾年(1 / 2)

剛入秋之際,涼意竟是如此之透。

秋風席卷蒼茫,令整個大地都變得蕭索。

素峰雖位於修真界天洲南麵,是儒家道統浩然門的外山門所在。但其景致與世俗相較,也沒有什麼不同:滿山樹葉凋零,積葉成層,枯藤禿枝隨著風兒晃動。

幸得還有些長青的鬆柏零星點綴著,才不至於讓素峰徹底蕭條。

浩然門雖是天洲修真界之擎天巨柱,是天下儒道修士之領袖,卻沒有動用任何手段來改變自家山門的自然氣候,而是隨大自然任意揮灑,夏則烈日傾盆暴雨當空,冬則寒霜滿地冰凝晶瑩。

不僅浩然門如此,天洲大多道統山門也如是。古《道經》有雲: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的金科玉律,為了深刻的體悟自然,感悟“道”的存在,修道者當然不會隨意改動自然。

浩然門雖屬儒家,不奉《道經》,但殊途同歸,儒家的“天人合一”與道家的“道法自然”也如出一轍。

雖然平常的自然氣候對於修道者無甚影響,但對於沒有入門者或者對於剛入門的修道者,還是苦不堪言的。因為修真界的自然氣候,往往要比世俗界來得更為猛烈。

素峰,正是居住著這些剛入門或者還沒有入門的修真菜鳥。

素峰山腰,坐落著一間又一間的精致小屋,是供浩然門外山門的弟子居住的。時下秋風濃,涼意透骨,所以甚少有人在屋外走動。

“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

一間小院中,卻有一人,白衣晃動,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小院中另外幾間屋子裏的人顯然都習慣了這樣的讀書聲,不過還是有人忍不住皺眉暗罵:“書呆子就是書呆子!”

少年恍若未覺,依舊大聲的讀著:“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

少年約莫十七八歲,眸若星辰,眉似青山,鼻子高隆,唇紅齒白,烏黑的長發被一絲白色綸巾隨意綁住,真是說不出的瀟灑俊逸。

少年麵龐雖還稚嫩,眼眸卻是飽含智慧,神情也像是曆經滄桑。

少年名喚陳瑾年,陳瑾年,若在世俗界,這個名字卻是如雷貫耳,家喻戶曉。陳瑾年,三歲識字,四歲成文,五歲習武,十歲文武雙全天下知。十一歲中文狀元,十二歲武狀元,十三歲,被拜為相!

十四歲新政變法,惠及全民,在民間極具威望,深得百姓愛戴。

十五歲掛帥出征,收複帝國失地,敵人膽寒。

十六歲身居閣老,深入簡出。

十七歲被浩然門長老看中,帶進浩然門,成為儒家的修仙者。

至今十八歲,在浩然門已經一年。在世俗,他卻成為絕唱。

世俗界關於他最後的傳奇,是這樣的:陳相國不愧文曲星下凡,被仙人看中,也成仙啦!

陳瑾年卻是苦笑,成仙?成仙!何其之難,就連在修真界,成仙,也成為不朽的永恒的傳說。修仙之難,豈是世俗之人能夠仰望?

就連他自己,也苦苦在修仙門口徘回,久久不得其門而入。

但凡修仙者,靈根天資最為重要,其次便是氣運,再其次便是靠個人的心性苦修。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陳瑾年的天資心性,自是不用說,如此年紀便能夠成為相國,把拿社稷,豈能是差的?

但最關鍵的是,他的靈根……倒不是說他沒有靈根,而是他靈根資質奇差。奇差的靈根,按理說,根本得不到浩然門長老的關注,更何況親自提攜了。

浩然門的長老,在天洲修真界,也算是身份尊貴的存在。能夠得到他的提攜,當然是事出有因。

因為,他們讓陳瑾年的修煉的功法,是與靈根沒有關係不大,威能卻是莫測,是浩然門之所以能夠屹立於天洲的最大底牌。那就是浩然門的壓箱底——浩然正氣訣!

浩然正氣訣,是一種奇功,曆來為修真界津津樂道。

一則,它不需要靈根,與靈根的關係不大。但凡修道者,要入門,就必須要有靈根,靈根的好壞,也往往決定了在修道程度的高低。

再則,它威力奇大,攻擊力奇高。

三來嘛,就是它要求之嚴苛,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知道它究竟需要哪些條件。甚至可以說很多人能夠修煉浩然正氣訣,也往往是糊裏糊塗就入門了。隻是知道它所需要的一些大概條件:正直、正氣。

但這裏的正直、正氣,該如何定義,也沒有人知道。

浩然門的長老之所以看中陳瑾年,也是因為他的正直,不畏權貴,為世人主持公道。正氣長存,陰物不敢近身。還有就是他的心性,沉穩、堅毅。